登郡楼书怀
烟雨楼台渐晦冥,锦江澄碧浪花平。卞和未雪荆山耻,
登高欲继离骚咏,魂断愁深写不成。
边郡荒凉悲且歌,故园迢递隔烟波。琴声背俗终如是,
北山更有移文者,白首无尘归去么。
莫嗔阮氏哭途穷,万代深沈恨亦同。瑞玉岂知将抵鹊,
独倚郡楼无限意,满江烟雨正冥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南水边那梦幻般的楼宇逐渐被暮色笼罩,富春江的水面平静如镜。尽管忠诚的卞和尚未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但屈原在《离骚》中的高洁情操仍值得我赞美和继承。忧愁深深,我无法诉诸笔墨。
边疆城镇的破败让我痛楚不已,远方的家乡隔着浩渺的水域。我始终坚守着古琴的高雅,不向世俗低头。北方的山里,是否有人也在迁移?白发苍苍的我能否远离尘埃、重返家园呢?
不要责怪阮籍走投无路而痛哭,他心中的无尽悲痛与世人一样深沉。珍贵的玉石终究会成为野鸟的食物,我独立在城楼上,满怀愁绪,望着茫茫江面,雨水朦胧,如同我心境一般深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烟雨楼台:指烟雨中的楼阁,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的郡楼。
2. 渐晦冥:渐渐变得昏暗不明。
3. 锦江:成都的别称,因为四川产锦而得名。
4.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相传他曾献玉璞给楚王,但被误认为欺诈,双足被砍。后来发现他的玉石是稀世珍宝,人们为他的冤屈而悲痛。
5. 离骚咏:这里是诗人以屈原自比,表示想要抒发内心的悲伤和不平。
6. 边郡:指诗人所在的边远地区。
7. 故园:指诗人的家乡。
8. 背俗:指远离世俗纷扰。
9. 北山移文:南朝文人孔稚珪所作的一篇骈文,文中讽刺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并非真正的高洁之士,而是想逃避世俗纷争。
10. 阮氏哭途穷:典出《晋书·阮籍传》,阮籍常在路上放声痛哭,感叹自己的人生无路可走。
11. 万代深沉恨亦同:指的是从古至今,人们的哀伤和无奈都是一样的。
12. 瑞玉岂知将抵鹊:典出《庄子·外物》,故事中有一块叫做“和氏璧”的美玉被用来砌墙,失去了本来的价值。这里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才华被埋没。
13. 独倚郡楼无限意:形容诗人在高楼上独自倚靠,心中思绪万千。
14. 满江烟雨正冥蒙:描述整个江面都被烟雨笼罩,显得迷蒙不清。
去完善
赏析
《登郡楼书怀》这首诗歌的主题主要是抒发诗人的壮志未酬的感慨。开篇两句描绘了烟雨中的楼台景象,以及锦江碧波荡漾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苍茫而深沉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古代的卞和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心怀遗憾,并通过登高赋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在“边郡荒凉悲且歌”这句中,诗人借边境之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担忧。而后又以故乡遥远、烟雾浩渺的意境,表现出自己远离家乡、孤独飘零的心境。接着诗人以琴声象征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并以此来自我慰藉。
诗歌的最后部分,诗人提到了阮籍穷途之哭的故事,并借此表达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无奈。最后一句则通过描述满江烟雨的景象,再次呼应了开头的画面,使得全诗在结构上更加完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