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夕书事

标题包含
秋夕书事
摇落江天万木空,雁行斜戛塞垣风。征闺捣月离愁远, 此心旷荡谁相会,尽在南华十卷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萧瑟的秋日,天地间一片空旷,大雁在风中翩翩起舞,嘹亮的雁声传递着戍边的寒风。这画面充满离别与忧愁的情绪。此时此刻,人们心中的忧郁难以排解,希望能找到一个懂得自己心情的人,而这个秘密全都藏在庄子的《南华经》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摇落江天万木空:描绘秋天江边的景象,万木摇落,呈现出空旷的景象。 2. 雁行斜戛塞垣风:大雁飞行的队伍倾斜着掠过边塞城墙的风。这里的大雁是古人用来传递书信的使者,表达了盼望归人的心情。 3. 征闺捣月离愁远:描绘远方的闺房中人,望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捣月”,表示捣衣,古代妇女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槌敲打,使衣物柔软清洁。 4. 旷荡:心境豁达开阔,无法与别人沟通诉说的心情。 5. 南华:即《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此处借指超凡脱俗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秋夕书事》这首诗歌以“摇落江天万木空”开篇,描绘了深秋的景象。大雁南飞,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接下来的诗句“征闺捣月离愁远”则描绘了离家在外的女子,通过捣月来表达她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此心旷荡谁相会,尽在南华十卷中”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渴望与无奈,他希望能够寻找到知己,理解他的心情,但他明白,这种理解也许只能在书中找到。整首诗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书事》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这一年对刘兼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他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当时,他刚刚经历了科举考试的失败,心情低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然而,他在这一时期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使他逐渐走出了失意的阴影。 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后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内部已经埋藏了诸多矛盾和危机。宦官权力日益增长,政治腐败严重,民间疾苦甚多。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改变现状,振兴国家。刘兼也是其中的一员,他的这首诗正是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