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
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
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窗边的台阶旁,有几丛竹子静静地生长着,它们默默地给宁静的空间增添了几分幽雅。月亮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宛如细碎的金子。风吹过竹叶,发出如同敲击寒玉般清脆的声音。这美丽的景致并非无足轻重,它让人想起昔日费叟扁舟烟雨的故事,也让人怀疑这是否是湘妃泪染的竹林。但无论如何,子猷独独偏爱这样的景色:竹子虚心的品质和高洁的气节,就如同严寒中的松柏一样坚韧不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近窗卧砌两三丛:窗和砌表示竹子的生长环境。
2. 佐静添幽别有功:这句说竹子帮助增加环境的静谧和幽深。
3. 影镂碎金初透月:影子如雕刻般分明,就像碎金洒在月光下。
4. 声敲寒玉乍摇风:风吹过竹叶的声音像敲打寒玉一样清脆。
5. 无凭费叟烟波碧:不要相信垂钓老翁在水波荡漾的河边能等到鱼。
6. 莫信湘妃泪点红:这句话出自古神话,湘妃是舜的两个妃子,她们的眼泪滴在地上变成斑竹,所以又称湘竹。
7. 自是子猷偏爱尔:这里用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爱竹的故事,表示竹子令人喜爱。
8. 虚心高节雪霜中:竹子虽然中间空但节却很高,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能挺立。
去完善
赏析
《新竹》刘兼:这首诗通过描绘新竹的形态和特质,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诗人以“佐静添幽别有功”一句点明竹子在环境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体现出了竹子清雅、静谧的个性。接着,通过描述月光下竹影的斑驳美丽以及风吹竹叶的声音,表达了对竹子优雅风姿的喜爱。最后,诗人提到不要因为竹子的美好表象而忽视了它的本质——一种不畏艰难困苦、刚正不阿的精神象征。这首诗歌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了竹子的魅力,并传达出君子当有的品质,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竹》是唐代诗人刘兼创作的一首咏竹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当时社会繁荣,文化昌盛,文人墨客喜欢以竹子为主题创作诗歌。在这个时期,刘兼作为一名文人雅士,对竹子之美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感情。
刘兼在创作《新竹》时,正处于人生的成熟阶段,他经历过世事沧桑,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使他更加珍惜自然界的美好,也对竹子的高尚品质产生了敬仰之情。刘兼在这首诗中赞美了竹子正直、坚韧、清雅的品质,同时也寓含着对自己品格的期许和对人生的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