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怨

标题包含
春怨
绣林红岸落花钿,故去新来感自然。 绝塞杪春悲汉月,长林深夜泣缃弦。 锦书雁断应难寄,菱镜鸾孤貌可怜。 独倚画屏人不会,梦魂才别戍楼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红霞映照下的岸边,繁花犹如女子的花钿;看着如此美好的景色,心生感慨,这是因为过去和未来交织在一起的自然景象。遥远的边疆此时已是春季尾声,使人想起悲伤的戍楼。夜深人静的长林中,有人独奏着琴弦。信件无法传递,就像大雁断了翅膀一样;镜子里的孤独身影让人怜惜。独自倚靠画屏的人难以理解这份情感,只能在梦中灵魂短暂远离戍楼。
去完善
释义
1. 绣林:地名,此处可指代女性。 2. 红岸:江边鲜艳的地方。 3. 落花钿:形容花落的美丽。 4. 故去新来:指过去的离别和新来的伤感。 5. 绝塞:遥远的边疆。 6. 杪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暮春时节。 7. 汉月:汉朝时的明月,此处可指远方的亲人。 8. 长林:高大的树林。 9. 深夜:夜晚很深的时候。 10. 泣:哭泣。 11. 缃弦:用丝线做成的琴弦,此指代琴声。 12. 锦书:指书信,此处表示思念之情。 13. 雁断:大雁飞远,比喻分离。 14. 菱镜:镜子,古人以菱花为镜子,故称。 15. 鸾孤:孤单的鸾鸟,喻指孤独的女性。 16. 貌可怜:面容憔悴的样子很令人同情。 17. 独倚:独自依靠。 18.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19. 人不会:别人不理解。 20. 梦魂:梦境。 21.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此处表示离别的远方。
去完善
赏析
《春怨》是唐代诗人刘兼创作的一首描绘女子相思之情的诗作。首联“绣林红岸落花钿,故去新来感自然”描绘了春日里落英缤纷的景象,以及女子思念故人、感慨自然的情感。颔联“绝塞杪春悲汉月,长林深夜泣缃弦”进一步描绘女子在遥远的边塞,夜深人静之时,对着月光弹起忧伤的琴声。颈联“锦书雁断应难寄,菱镜鸾孤貌可怜”表达了女子因为音信难通而倍感孤独的心境,她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觉得容颜憔悴,惹人怜悯。尾联“独倚画屏人不会,梦魂才别戍楼边”描述了女子孤独地靠在画屏上,无人陪伴,只能在梦中与戍楼的亲人相会。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相思之情和哀伤之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怨》是晚唐诗人刘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末期,当时唐朝已进入了衰落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刘兼作为一名士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刘兼的一生经历了唐末藩镇割据、战乱频仍的岁月,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和社会现实意义。他的作品往往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疾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春怨》一诗描绘了春天里一名女子思念出征丈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在诗中,作者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哀伤,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