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
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建竹屋三两株,微风拂过似玉碎。
无须怨怼位置偏,本就是自然生长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斋:表示诗人在书房或书斋中的创作场景。
2. 新竹两三茎:形容书房内的竹子数量稀少且新颖。
3. 风敲碎玉声:指风吹过竹叶的声音如碎玉般清脆。
4. 莫恨移来栏槛远:不要抱怨移植的竹子离栏杆太远。
5. 譬如元本此间生:就像它本来就在这个环境里生长一样自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斋中的三两根新竹,它们在风中摇曳,发出如碎玉般清脆的声音。诗人用"莫恨移来栏槛远"的劝慰,告诉我们不要因竹子移栽后的生长环境改变而遗憾,因为生命原本就是不断适应和发展的过程,它们在此处依然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活力。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象中蕴含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斋》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即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微,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刘兼生活在这个时代,亲眼目睹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刘兼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吏,但由于官场腐败,他的才能并未得到充分施展。这使得他对朝廷和社会的现实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也对个人的命运感到无奈。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西斋》一诗,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诗中,刘兼以西斋为象征,描绘了一个宁静、与世无争的理想世界。他希望人们能够在这份宁静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然而,这个理想的世界终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依然无法解决。这也反映了刘兼作为一个文人,在面对时代的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无奈和悲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