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遣

标题包含
自遣
未上亨衢独醉吟,赋成无处博黄金。 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 照乘始堪沽善价,阳春争忍混凡音。 鹍鹏鳞翼途程在,九万风云海浪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没有踏上畅通无阻的道路独自醉意满怀地吟唱,写成诗篇却无处换取黄金。 家人不要询问张仪的口才,国家的优秀人才应当理解豫让的决心。 能照亮周围的珍宝才值得去寻求好价钱,阳春白雪般的曲子怎么忍心与庸俗之音混杂? 鹍鹏展翅的路程就在前方,九万里风云和浩渺海浪等待探索。
去完善
释义
1. 亨衢:大道;通衢。这里可以理解为成功之路。 2. 张仪舌: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张仪的故事,他凭借能言善辩的才能游说各国君主。这里表示有才华的人需要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3. 豫让心:战国时期晋国人豫让,为报智氏知遇之恩,多次刺杀赵襄子未果,最后选择以死明志。这里表示有良知的人应坚守信念,报答恩情。 4. 照乘:指可用来照明的手持物,也可比喻珠宝等珍贵物品。这里表示有价值的事物。 5. 阳春:阳春白雪,古代形容高雅艺术作品的经典词语。这里表示高尚的艺术作品。 6. 鲲鹏:《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能够翱翔天际,这里表示远大理想。 7. 九万风云海浪深:借用“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意境,表示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自遣》诗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首联“未上亨衢独醉吟,赋成无处博黄金”描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境况,他虽有才华却无法获得应有的赏识和财富。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就是颔联“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所表达的意义。这里的“张仪舌”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辩士张仪,他的口才和智谋使他在各国之间游说成功;而“豫让心”则是指春秋时期为忠义献身的刺客豫让。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即使受到冷落也依然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决心。 颈联“照乘始堪沽善价,阳春争忍混凡音”寓意着诗人渴望得到公正的评价,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像宝玉一样被人珍视,而不是被埋没在平凡之中。最后两句“鹍鹏鳞翼途程在,九万风云海浪深”则表明诗人有鲲鹏展翅之志,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依然勇敢面对,志向远大。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高远的志向,同时也流露出他身处困境但依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遣》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刘兼作为一位胸怀壮志却未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一生经历了科举落第、宦海浮沉等多重挫折,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诗中,刘兼通过描绘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人生的无奈,表达了他对社会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叹。他用“独倚青楼”的形象,象征了那些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文人墨客。同时,他也借用了“花易老”、“月常圆”等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总的来说,《自遣》的创作背景是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刘兼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考。这首诗歌反映了刘兼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