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长安郑员外
屈指良交十四人,隙驹风烛渐为尘。当初花下三秦客,
此时阻隔关山远,月满江楼泪满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我曾经有过14个好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行渐远,如同一阵风中的蜡烛逐渐被尘土淹没。回想当年我们曾在繁花似锦的地方欢聚,如今却因为种种阻碍而无法相聚,关山重重,相隔千里。每当月圆之夜,我在江边的楼宇上独自哭泣,泪水湿透了我的衣巾。
去完善
释义
【首联】:"屈指良交十四人",意为一算之间,好的朋友只剩下十四个人了。
【颔联】:"隙驹风烛渐为尘",比喻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逐渐走向衰老和死亡。
【颈联】:"当初花下三秦客",回忆当初一起在花下游玩的朋友们。"三秦",这里指的是古时的长安地区,泛指陕西一带。
【尾联】:"此时阻隔关山远,月满江楼泪满巾",表示此时大家因为距离遥远而无法相聚,只能在月光下的江楼上独自流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首句“屈指良交十四人”,展现出作者珍视友谊,与朋友间亲密无间的形象。第二句“隙驹风烛渐为尘”则将时光匆匆、生命短暂的感慨融入其中。
接下来两句“当初花下三秦客,此时阻隔关山远”通过回忆曾经的相聚,对比当下的分别,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逝中友情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月满江楼泪满巾”则以诗人的眼泪作结,渲染出一种感伤的氛围,也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情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长安郑员外》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刘兼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战乱而辞官回乡。在回乡的途中,他结识了长安郑员外,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战争使他们被迫分离,刘兼回到家乡后,对郑员外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寄长安郑员外》。
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这首诗的背景之一。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家园破碎。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加珍视亲情和友情,渴望和平与安定的生活。刘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员外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