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高书记

标题包含
寄高书记
齐朝庆裔祖敖曹,麟角无双凤九毛。 声价五侯争辟命,文章一代振风骚。 醉琴自寄陶家意,梦枕谁听益郡刀。 补衮应星曾奏举,北山南海孰为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齐朝,有一个名叫庆裔的人,他是敖曹的后代。他像神话中的瑞兽一样,独一无二,无人能比。他的声望和才华使五位显贵的竞相征召,他的诗篇在当时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他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着陶渊明般的生活意境;他在梦中聆听美玉碰撞的声音,如同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他曾向朝廷推荐过无数贤才,就像一颗星星照亮了夜空。无论是北方的山还是南方的海,都无法衡量他的高度。
去完善
释义
《寄高书记》刘兼 注释: 1.齐朝庆裔祖敖曹:齐朝,指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国;庆裔,即庆州。祖敖曹,指祖先原在庆州的杨敖曹。 2.麟角无双凤九毛:比喻高书记的才华横溢,如同麒麟的角和凤凰的羽毛,无与伦比。 3.声价五侯争辟命:名声地位高的官员争相聘请高书记。五侯,五个显贵的人或家族。 4.文章一代振风骚:高书记的文章影响了一个时代的风气和文坛。 5.醉琴自寄陶家意:陶醉于音乐之中,将这种情感寄托给陶家。这里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6.梦枕谁听益郡刀:在梦中听到益州的官吏们进行辩论。这里可能暗指益州地区的军事纷争。 7.补衮应星曾奏举:古代官僚因为过失被弹劾时,有人上疏为他辩护,称为“补衮”。这里的意思是高书记曾因正直而得到别人的推荐。 8.北山南海孰为高:这句诗是在说高书记的品格和才学使得他在北山和南海地区都受到尊敬,无法评判哪个地方更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寄高书记”为题,表达了对一位名为高的书记的敬仰与赞美之情。诗中引用了历史人物,如齐朝庆裔祖敖曹、麟角无双凤九毛等,借以彰显高书记的杰出才华和崇高地位。诗人用五侯争辟命、一代振风骚等词句来形容高书记在文坛的地位,以及他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 诗歌的第二联,通过描述高书记的音乐才能和文学素养,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醉琴自寄陶家意一句,暗示了高书记音乐上的造诣;梦枕谁听益郡刀则表明了他的文章才情,使读者感受到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诗歌的最后一联,以补衮应星曾奏举,北山南海孰为高的诗句收尾,寓意着高书记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都具备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他敬仰之意的同时,也呼吁人们珍视这位德才兼备的人物。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高书记的敬意和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高书记》是晚唐诗人刘兼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的唐末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势日渐衰弱,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刘兼在此时感受到了时代的动荡和人生无常。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政治斗争而遭受排挤,被贬谪在外,这使得他对官场产生了深深的失望。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仍然坚持着文人墨客的操守和气节。 《寄高书记》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写给朋友高书记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句如“马周浪迹仍多病,孟浩然终不迷津”等,都隐含着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不屈,以及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起起落落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