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川祁宰思家而卒,因述意呈秦川知己
岁稔民康绝讼论,政成公暇自由身。朝看五马闲如社,
岂同龌龊祁员外,至死悲凉一妇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一年五谷丰收、人民安康的时代,我们减少了诉讼,政务办成了,于是空闲时间多了起来,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早晨悠闲地看那五匹马的情景如同乡间的节日一般,哪里会和那个因为狭隘而始终痛苦不堪的祁员外一样呢?最后一生都悲哀不已的只是一个寻常的妇人。
去完善
释义
1. 旭川:古代地名,即今四川省一带。
2. 祁宰:指朝廷命官,掌管国家事务。
3. 秦川:古代地名,泛指陕西、甘肃一带。
4. 岁稔民康:年景丰收,人民安康。
5. 绝讼论:没有诉讼案件,政治清明。
6. 政成公暇:政务成功,公事闲暇。
7. 五马:古代官员出行的仪仗,这里代指官员。
8. 闲如社:悠闲如同民间结社。
9. 龌龊:形容人品卑劣或事情不顺利。
10. 祁员外:指《汉书·王莽传》中的祈尚,他的妻子因他而死而感到悲痛。
11. 至死悲凉:形容人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心怀悲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古代官员心态的诗。在诗中,作者以“旭川祁宰”(一个虚构的官员)作为象征,揭示了封建时代官员内心的矛盾与困境。
前两句描绘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人民丰衣足食,官员们公事之余也能享受闲暇。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旭川祁宰”却依旧心情沉重,原因在于他的处境并非表面那么美好。
接下来的四句则以“五马”的形象比喻官员,暗示这位“旭川祁宰”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并不快乐。他的愁绪如同那悲伤的祁夫人,即使死了也无法得到解脱。这种情绪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正直、有抱负的官员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旭川祁宰思家而卒,因述意呈秦川知己》是一首描绘离愁别绪的古代诗篇。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此时正是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刘兼在这一阶段人生际遇颇多,他不仅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还经历了与朋友分别的痛苦。刘兼生活在这一特殊时期,对家国情怀有着深深的感慨。在这首诗中,他以一种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乱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刘兼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还折射出唐末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