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春登楼
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两岸烟花春富贵,
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
古今通塞莫咨嗟,谩把霜髯敌岁华。失手已惭蛇有足,
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杯不能消解忧愁,在江边的美好时光中思念故乡。两岸盛放的烟花如春天的繁华富贵。回到家乡却未能看到那朵莲花,因为它在遥远的白云深处的一间茅草屋里。古今的通达与困厄无须感叹,尽管白霜般的胡须已经衰老,但依然可以抵挡岁月的蹉跎。因失误而后悔,如同有了脚的蛇令人惭愧。独自站在郡楼上的我,无法感受到那片繁华;只有春天的波浪和沙滩在垂钓小船旁相接。
去完善
释义
1. 金杯不以涤愁肠:金杯,精美的酒杯;以,用;涤,洗去;愁肠,忧愁的心情。这里指美好的事物无法消解心中的忧愁。
2. 江郡芳时忆故乡:江郡,江边的小城;芳时,花开的季节,这里指春天;忆,思念。这句意思是,在春天的美好时光里,想念远方的故乡。
3. 两岸烟花春富贵:烟花,指春天的景色;春富贵,春天的繁华景象。这句描绘了春天两边的美丽景色。
4. 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归去,回去;莲花,指寺庙;归未得,未能实现回归;茅堂,简陋的住处。这句意味着即使回到家乡,也无法找到心灵的寄托,而只有隐居山林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
5. 古今通塞莫咨嗟:通塞,顺利或困顿;咨嗟,叹息。这句表示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都不应过多地感慨。
6. 谩把霜髯敌岁华:谩,胡乱;把,拿;霜髯,白胡子;敌,抵抗;岁华,时间的流逝。这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以白发抵抗岁月的沧桑。
7. 失手已惭蛇有足:失手,比喻失误;惭,惭愧;蛇有足,寓言故事,形容贪心不足。这句是诗人反思自己的过失,认为犯错是因为贪心不足。
8. 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倚,靠;会,理解;钓舟,钓鱼的小船;平沙,平坦的沙滩。这句是说诗人独自站在楼上,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而他只想像渔舟一样,在春日的波浪中寻找平静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登上高楼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的“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不能排解忧愁的心情;“两岸烟花春富贵”则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与诗人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诗句中,“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却未能如愿的无奈;“古今通塞莫咨嗟,谩把霜髯敌岁华”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即使生活中有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最后,“失手已惭蛇有足,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则描绘了诗人孤独的形象,虽然生活艰辛,但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春登楼》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具体年份不详。在这段时间里,刘兼的生活并不顺利,他屡次科考不中,又因家道中落而生活困苦。然而,尽管生活艰辛,刘兼仍然坚持创作诗歌,以抒发心中的情感和志向。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兼的诗作充满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深受当时和后世的喜爱。
《中春登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场景,抒发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刘兼依然坚信未来会有美好的时光等待着他。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