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芳春

标题包含
芳春
微雨微风隔昼帘,金炉檀炷冷慵添。 桃花满地春牢落,柳絮成堆雪弃嫌。 宝瑟不能邀卓氏,彩毫何必梦江淹。 宦情归兴休相挠,隼斾渔舟总未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细雨轻拂着窗帘,金炉里的檀香冷冷地燃着,似乎并不期待有人去点燃它。桃花洒满一地,春天显得有些寂寥;而柳絮却堆积如雪,让人有点嫌弃。弹琴也无法邀请那位美丽的女子,挥毫泼墨也无需梦想成为江淹。官场上的事,还是让它去吧,那向往的自由生活,总是让人陶醉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芳春:春天的美好时光,指春季。 2. 刘兼:唐朝末年著名文人,曾官至礼部尚书。 3. 微雨微风:指春天细雨微风的天气。 4. 金炉:铜制的香炉。 5. 檀炷:檀香木制成的香烛。 6. 懒慵添:懒得再添加更多的檀香木。 7. 桃花满地:形容春天的景色。 8. 柳絮成堆:指春天柳树的花絮堆积。 9. 雪弃嫌:形容柳絮如雪般美丽。 10. 宝瑟:珍贵的琴瑟。 11. 邀卓氏:指用音乐邀请美丽的女子。 12. 彩毫:毛笔。 13. 梦江淹:用江淹的故事寓意自己才情横溢。 14. 宦情:为官的心情。 15. 归兴:回乡的念头。 16. 挠:干扰。 17. 隼斾:飞行的旗帜,比喻官员出行。 18. 渔舟:渔船。 19. 总未厌:总是不喜欢。
去完善
赏析
《芳春》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首联中“微雨微风”和“金炉檀炷”两个意象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自然的生机,后者暗示了室内的沉静。颔联中的“桃花满地”与“柳絮成堆”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里的美景。 颈联中的“宝瑟不能邀卓氏”和“彩毫何必梦江淹”传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他渴望像古代的才子佳人那样,得到别人的赏识和喜爱,但又深感现实的无奈。尾联中的“宦情归兴休相挠,隼斾渔舟总未厌”则表达了诗人对宦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景色的美好以及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芳春》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大约公元850年左右。 在刘兼生活的时代,晚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相对宽松,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得以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刘兼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这首《芳春》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在这个时期,刘兼的个人经历也是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后因种种原因被贬谪到边远地区。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的来说,刘兼的《芳春》是在晚唐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背景下创作的,它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