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
春云春日共朦胧,满院梨花半夜风。
宿酒未醒珠箔卷,艳歌初阕玉楼空。
五湖范蠡才堪重,六印苏秦道不同。
再取素琴聊假寐,南柯灵梦莫相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的云朵与阳光相互映衬,朦胧而美好,整个院子里的梨花盛开,在夜晚的风中显得格外美丽。还未完全清醒的我卷起了珠帘,刚刚结束一曲艳丽的歌曲,此刻的玉楼显得空旷无人。具有范蠡般才能的人可以得到重视,拥有六印的苏秦却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再次拿起白色的琴弦进入假寐状态,关于南柯之梦的美好愿望似乎无法实现。
去完善
释义
春宵:春天的夜晚。
春云:春天的云朵。
宿酒:指前一天晚上喝剩下的酒。
珠箔:用珍珠装饰的帘子。
艳歌:描绘美女的歌曲。
初阕:歌曲的第一段。
玉楼:华丽的楼阁。
五湖:指的是江南的五个湖泊,这里用来象征隐逸生活。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曾协助勾践复国,后来隐居于五湖。
六印:指的是六个官印,表示地位很高。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曾任六国丞相。
再取素琴:再次拿起朴素的长琴。
南柯:源自成语“南柯一梦”,指梦境。
去完善
赏析
《春宵》是唐代诗人刘兼所创作的诗词,描绘了春天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梦幻般的氛围。前两句“春云春日共朦胧,满院梨花半夜风”以朦胧的春云、明媚的春日和满院的梨花为衬托,展现出春天特有的美景。而“宿酒未醒珠箔卷,艳歌初阕玉楼空”则描绘出夜半时分,人们尚未完全从美酒和欢歌之中醒来,显得有些醉意朦胧,同时也表达了春宵片刻的美好时光。
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凸显出人生百态。“五湖范蠡才堪重,六印苏秦道不同”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不同人生道路,体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选择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再取素琴聊假寐,南柯灵梦莫相通”则表达了对梦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暗示在美好的春宵时刻,人们仍然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只能在梦想中找到片刻的慰藉。
总的来说,《春宵》这首词以其独特的手法,描绘出春天夜晚的美景,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宵》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左右,正值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兼却能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宵图景。
在创作此诗时,刘兼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显著成就。然而,正是这种逆境中的挣扎和渴望,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生活困苦。然而,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刘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形象比喻,强调了珍惜时光、奋发向上的重要性,使人们在这首诗中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