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英大师
屈指平阳别社莲,蟾光一百度曾圆。
孤云自在知何处,薄宦参差亦信缘。
山郡披风方穆若,花时分袂更凄然。
摇鞭相送嘉陵岸,回首群峰隔翠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诗词中,翻译与理解诗意并重。所以,我会尽量在每句诗句后面给出解释和适当的白话文翻译:
1. 屈指平阳别社莲: 这里是说诗人想起在平阳(古地名)分社时的情景。
2. 蟾光一百度曾圆:这是诗人在回忆那时候看到的满月,古人称月亮为“蟾光”,整句意思是已看过了很多次的月圆月缺。
3. 孤云自在知何处:这里把天空中的白云比作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的一种向往之情。
4. 薄宦参差亦信缘:这一句表达诗人对官职生涯的看法,认为世事无常,一切都是因缘际会。
5. 山郡披风方穆若:这句描绘了诗人在某个山郡地方看见的风景。
6. 花时分袂更凄然:这是在说春花时节,离别时刻倍感伤怀。
7. 摇鞭相送嘉陵岸:表示诗人与朋友告别时,挥鞭向嘉陵江边走去。
8. 回首群峰隔翠烟:这句写诗人回头望去,众山之间弥漫着青翠的云烟。
去完善
释义
1. 平阳:中国地名,此处并无特定含义。
2. 蟾光:月亮的别称。
3. 一百度:比喻时间漫长,并非实数。
4. 孤云:诗中多用来象征孤独、自由的人物形象。
5. 薄宦:官职卑微或任职不久的意思。
6. 参差:指事情的不确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7. 穆若:形容景物宁静美好的样子。
8. 花时:开花的季节,一般指春天。
9. 分袂:分别,离别。
10. 嘉陵:河名,位于四川境内。
11. 翠烟:青翠的烟雾,这里用以形容远山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送文英大师》刘兼: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文英大师在平阳别社的离别情景,表达出对大师远去的不舍和祝福。诗中的“蟾光一百”意指时间流逝,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同时,诗人通过对“孤云自在”和“薄宦参差”的描绘,传达了世事无常、缘分难料的感慨。最后,诗人以“山郡披风”和“花时分袂”的场景描绘,更加深了离别的情感。而“摇鞭相送嘉陵岸,回首群峰隔翠烟”则表达了对大师离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文英大师》是唐朝诗人刘兼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
在刘兼所处的时代,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这种社会环境使诗人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诗歌作品多是反映民间疾苦、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
在这首诗中,刘兼以对文英大师的深深敬仰和惜别之情为出发点,抒发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他劝诫文英大师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努力修行,以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首诗不仅是刘兼个人的情感寄托,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