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杏烟娇湿鬓。
过杜若汀洲,楚衣香润。
回头翠楼近。
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
归鞭隐隐。
便不念、芳盟未稳。
自箫声、吹落云东,再数故园花信。
谁问。
听歌窗罅,倚月钩阑,旧家轻俊。
芳心一寸。
相思后,总灰尽。
奈春风多事,吹花摇柳,也把幽情唤醒。
对南溪、桃萼翻红,又成瘦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飘渺的烟雾湿润了她的鬓角。
她穿越了开满杜若的水滨,身上的香气滋润着空气。
回首一望,那翠绿的楼阁就近在眼前。
她指着沙滩上的鸳鸯,悄悄地隐藏着自己的春愁。
回首的瞬间,鞭策的马儿渐行渐远。
就算不再想这美好的约定,也难以抵挡住心底的柔情。
于是,就从遥远的东方传来悠扬的箫声,再次唤起心中的眷恋。
谁知道呢?
透过窗户的缝隙聆听美妙的歌声,依着月色倚栏赏景,那曾经年少轻狂的时光。
然而,一寸芳心,却在无尽的思念中渐渐灰飞烟灭。
奈何春风如此多情,吹拂花朵摇动柳树,又把深藏的情感轻轻唤醒。
对着南边的溪流,桃花又在春风中红了脸,又一次变得憔悴消瘦。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瑞鹤仙:词牌名。
2. 杏烟:春天杏花盛开时的景象。
3. 杜若: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指长满水草的水边。
4. 楚衣:楚地丝织品,这里代指女子。
5. 翠楼:青楼,古代风月场所。
6. 鸳鸯沙上:鸳鸯在沙滩上嬉戏,暗含男女欢爱之意。
7. 芳盟:美好的约定。
8. 云东:云梦之东,泛指江南地区。
9. 罅:裂缝。
10. 钩阑:栏杆。
11. 旧家:指曾经的家园。
12. 相思后,总灰尽:形容相思之苦。
13. 春风多事:春天风大,容易掀起花草。
14. 南溪:南方的溪流。
15. 桃萼:桃花花瓣。
16. 瘦损:消瘦,憔悴。
去完善
赏析
《瑞鹤仙》这首词描述了一段春天里的情景。词的上阕描绘了湿润的杏烟、清香的杜若、鸳鸯嬉戏等景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下阕则通过对窗户、月亮等细节的描绘,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思念之情。
在词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源于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这种情感又与春天的生机盎然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词更加感人至深。
总的来说,《瑞鹤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诗意的词作,它以春天的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出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鹤仙》是南宋著名词人史达祖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中期。在那个时候,中国历史正处于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
史达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在宫廷担任国子祭酒,负责教育皇子和贵族子弟。然而,他的一生也饱受战乱和仕途失意的困扰。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关注,也对人生悲欢离合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这个时期,国家分裂、民族矛盾日益加剧,这使得很多文人墨客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史达祖的词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成为了当时文人骚客的精神寄托。
《瑞鹤仙》一词通过对瑞鹤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词中的“瑞鹤仙”象征着吉祥如意,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矛盾的忧虑,体现了那个时期文人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