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欢·春思
两袖梅风,谢桥边、岸痕犹带残雪。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烟溪上、采绿人归,定应愁沁花骨。
非干厚情易歇。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如今但、柳发晞春,夜来和露梳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手间的梅花香气,在谢桥岸边留下了还带着残雪的痕迹。匆忙地度过灯火通明的市集之后,草根开始泛起新绿。春天里,燕子的春愁还未消尽,多次飞错地方,导致信息传递不畅。烟雾笼罩的溪流上方,采集绿色的人儿归来,一定满含着忧愁。
这并不是因为深厚的感情容易消散。只是燕子的老家在远方,离别难免。记得那小径上的风吹衣袂,那是故乡的风景。曾经的惊心动魄的事情数也数不清,首先想到的是台阶上的丝袜。现在只有柳树新芽,春天的早晨和着露水梳理月亮的影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谢桥:即谢娘桥,代指女子居住之处。
2. 灯市:元宵节的灯火盛况。
3. 采绿人:指采绿草之人,这里可能暗含思念之情。
4. 燕台句:此处指史达祖自己的诗作,可能与离别相关。
5. 小径吹衣:描述春天的美景。
6. 侵阶罗袜:形容夜深时行走于台阶上的姿态。
7. 柳发晞春:柳树新芽在春天阳光下发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梅风、谢桥、草根、燕子等元素,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深深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词中“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暗示了时光流逝,生命复苏的主题。同时,“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则借燕子传达出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感伤。最后,“柳发晞春,夜来和露梳月”的结尾,更是将春天的美好与作者的惆怅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万年欢·春思》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一首描绘春日思念之情的重要作品。这首词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由于北宋灭亡和金国侵略,大量文人墨客移居南方地区,形成了新的文化气息和创作氛围。
史达祖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人生际遇颇为复杂。他才华横溢,但却命运多舛,曾一度被贬谪流放。这样的经历使他对于人间百态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慨,这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当时,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文人墨客的才情并没有因此而消减。相反,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词歌赋之中,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颇为辉煌。而史达祖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以独特的才情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了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词章,如《万年欢·春思》等,至今仍被誉为诗词艺术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