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樊漕移帅泸南

标题包含
送樊漕移帅泸南
金龙直岁当玄冥,忆公剖竹江阳城。 碧鸡坊中驻千骑,裁诗饯送双旌行。 逢人到处说项斯,岂贱子故唯先盟。 一官泮水谢推挽,挟策仍许从诸生。 只词华衮岂易得,再以荐墨光姓名。 一朝去我生怊怅,呱呱欲作啼雏婴。 向来宦海四十年,白首一节无斜倾。 只今耆旧直可数,曷不往矣司机衡。 诏书连年到西蜀,归田奏上群儿惊。 西南夷蜑惟稽颡,男耕女织鼓不鸣。 庙堂彻桑戒无事,正以卧护烦老成。 犬羊腥膻亦人耳,悦安恶扰皆其情。 不须谈兵但饮酒,帅非尔帅乃父兄。 秋光如水浸行色,牙纛猎猎风有声。 毡褐迎道沸群獠,弓刀绕帐森千兵。 丈夫未遂调燮事,华皓得此亦足荣。 观公畜德有余地,如海既酌随复盈。 晚福衮衮盖未艾,善颂何以歌箫笙。 更须书考二十四,永与松鹤同坚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流谦(1072年-1128年),字无变,号澹轩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市),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同乡。 李流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后来,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金龙值年与北极相照,回忆您在江城州城的破竹之约。碧鸡坊中有千军万马,诗词歌赋为您饯行。一路之上遇见的人都谈论着您的名声,不仅是我这小小的门生也受到了您的启蒙之恩。在泮水之地的官职因您的推荐而得以保全,跟随您学习的学生仍存感激之情。才华横溢,文章华美难得一见,再加上墨宝之光,使您的名字更加熠熠生辉。骤然离去,使我心生惆怅,如同呱呱待哺的幼儿失去母亲的关怀。回顾过去四十年的宦海生涯,直至白发苍苍,始终如一,令人敬佩。现在能够数的过来的故人当中,您完全可以胜任机要的重任。接连数年来自西蜀的诏书不断,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您的离去使得西蜀震惊,西南夷人只能叩首俯首称臣,男人耕地,女人织布,不再有战鼓之声。庙堂之间一片和平安宁,您即使是在床榻上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外族入侵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受,既希望安宁,又害怕受到侵犯。不需要谈论战争,只需把酒言欢,军队的主帅既是父亲又是兄长。秋天的阳光如水,洒在路上,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沿途的族人都出来迎接,部队驻扎之地显得戒备森严。男子还没有完成调和阴阳的使命,年老的军人也要以此为荣。看到您蓄养的德行游刃有余,就像海水一般永远都不会干涸。晚年福禄尚且有增无减,我应该用什么乐器来赞美您呢?还有那二十四载的书功考核,愿与您一同保持坚毅清醒的品质。
去完善
释义
1. 金龙:比喻天子。 2. 玄冥:指冬天。 3. 公:指樊漕。 4. 剖竹:古代任命官员的仪式之一,把竹子剖开,分成几片,分给他人或吏属。 5. 江阳:古县名,位于今四川省南部地区。 6. 碧鸡坊:原为汉武帝建造,用于纪念四川神鸟,后来成为了成都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7.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符节。 8. 项斯:唐朝诗人,此处代指人才。 9. 贱子:自我谦称。 10. 先盟:事先订立的誓约。 11. 一官泮水:担任一个学官的职位。 12. 谢:辞别。 13. 推挽:推荐提拔。 14. 挟策:拿着策书,此处代指做学问。 15. 华衮:华丽的衣服,这里用来形容诗文。 16. 荐墨:用墨书写的推荐信。 17. 呱呱:婴儿哭声。 18. 憔怅:因离别而伤感。 19. 白首:指年纪很大的人。 20. 西蜀:指四川西部地区。 21. 庙堂:指朝廷。 22. 彻桑:拆除防务。 23. 老成:经验丰富、做事稳重的人。 24. 犬羊:指少数民族。 25. 腥膻:鱼腥味,这里形容少数民族的习俗。 26. 悦安恶扰:指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27.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化用苏轼的诗句,表示樊漕治理西南夷的成绩。 28. 秋光:秋天的景色。 29. 浸:渗透。 30. 牙纛:军旗。 31. 猎猎:风吹动的声音。 32. 毡褐:毛毡制成的短袍,这里指少数民族的服饰。 33. 沸:沸腾,形容人群热闹。 34. 弓刀:弓箭和佩刀,这里指士兵。 35. 绕帐:围绕营帐。 36. 千兵:形容士兵众多。 37. 丈夫:有抱负的男子。 38. 调燮:指治理国家。 39. 华皓:头发花白,这里指樊漕的年纪。 40. 海既酌随复盈:化用《诗经·小雅·天保》中的诗句,意思是“有了成绩,又立刻要求进步”。 41. 晚福:晚年福气。 42. 衮衮:连续不断。 43. 艾:停止。 44. 善颂:善于赞美他人。 45. 箫笙:乐器名,这里用来形容歌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樊漕这位忠诚耿直、才能出众的官员,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他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全诗描绘了樊漕在不同职位上的卓越表现,以及他在任职期间所展现出的智慧和仁爱。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提到樊漕担任江阳城的官员时,犹如金龙在玄冥时节崭露头角,展现出他的才华和决心。接着,诗人描述了樊漕在碧鸡坊任职时的盛况,他以非凡的领导力和亲和力赢得了百姓的赞誉,甚至有人纷纷传颂他的故事。 随后,诗人谈到樊漕调任泸南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他的离去感到惋惜和不舍。诗人认为樊漕拥有高尚的品质和高瞻远瞩的目光,这使得他能够在宦海中屹立不倒,成为令人尊敬的长者。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樊漕在西南地区的治理成果,他带领当地百姓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使得边疆地区繁荣昌盛。诗人赞扬樊漕的智慧和政治远见,强调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心。 最后,诗人祝愿樊漕能够健康长寿,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首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切的情感,展现了樊漕的人格魅力和治国之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崇敬和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樊漕移帅泸南》是南宋诗人李流谦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8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南宋与金国南北对峙。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流谦作为一位南宋文人,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残酷。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朋友即将离别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樊漕是李流谦的朋友,他即将调任泸南地区担任军事统帅。泸南地处南宋边境,战乱频繁,局势紧张。李流谦在诗中表达了对樊漕的担忧和祝福,希望他能为国家保卫边疆,安定民生。 总的来说,《送樊漕移帅泸南》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时期,作者李流谦因个人际遇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现出了李流谦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