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二

标题包含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二
河干从别后,两度隔秋霜。不是怜聋俗,音书谁寄将。如何琼玖赠,忽觉木樨香。自匪承当者,空惭负晦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从在河边分别之后,已经过了两个秋天。不是因为怜悯那些不懂风雅的人,谁会寄送书信呢?为什么要把美玉赠送出去,忽然觉得金桂的香味扑鼻而来。如果不是真心相待,只会白白辜负了这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干:指河边;岸旁。 2. 别后:离别之后。 3. 两度:两次。 4. 隔秋霜:经过秋天的时间间隔。 5. 怜:怜悯;同情。 6. 聋俗:这里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扰。 7. 音书:即书信,音信。 8. 琼玖:古人常以"琼玖"代称珍贵的玉石或礼物。 9. 木樨饯:用桂花做的糕点,喻指珍重的赠品。 10. 忽觉:突然感觉到。 11. 木樨香:桂花的香气。 12. 自匪:自己如果不是。 13. 承当者:承担责任的人。 14. 空惭:白白的感到羞愧。 15. 负晦堂:辜负了昏暗不明的处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何绛写给丹霞愿来大师的回信,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在诗中,何绛回忆了与大师分别后的时光,感叹两年的时光如秋霜般逝去。他没有责怪世俗的耳聋,而是感谢大师的关心,因为这封信正是大师对他的关爱。接着,何绛描述了收到大师寄来的礼物时的喜悦,感受到了木樨香的温暖。最后,他谦虚地表示自己没有能力承受这份恩情,但还是要感谢大师的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真诚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二》是何绛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歌创作于癸未年,即公元1873年,清朝晚期。当时正值国家动荡之际,何绛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在这期间,他与丹霞愿来大师相交甚厚,相互支持。 在这一年秋天,何绛收到了丹霞愿来大师的来信,信中表达了对何绛的关心和鼓励,并附上了珍贵的木樨饯作为礼物。何绛深受感动,遂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和对朋友的思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