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满庭芳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寄字韵

标题包含
满庭芳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寄字韵
千里伤春,江南三月,故人何处汀州。满簪华发,花鸟莫深愁。烽火年年未了,清宵梦,定绕林丘。君知否,人间得丧,一笑付文楸。幽州。山偃蹇,孤云何事,飞去还留。问来今往古,谁不悠悠。怪底眉间好色,灯花报、消息刀头。看看是,珠帘暮卷,天际识归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千里的行程,春天已经受了伤害,江南的三月,我一直在寻找老朋友的身影,他还在那个静谧的水边沙洲吗?时光匆匆,我已经满头白发,但身边的花鸟并不感到忧伤。战争的火焰还没有熄灭,夜晚的梦总是围绕着那片树林和小山丘。你知道吗,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对我来说不过是一笑置之而已。 在幽州,那连绵起伏的山脉,白云在空中飘荡,忽而飞走忽而停留。回顾过去的岁月,又有谁能够不感到悠远呢?让人奇怪的是,即使时光荏苒,但心中的那份美好却依然存在,就像灯火阑珊处的那份等待,如同刀剑的消息一样真切。很快就要看到了,那卷起的珠帘后面,天边的归舟渐渐显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汀州:即今天的福建省三明市,是古代闽赣交界处的重镇。 2. 华发:指花白的头发。 3. 鸟:借代花鸟等春天的事物。 4. 烽火:战争的烽火,这里指战乱。 5. 清宵:清静的夜晚。 6. 林丘:树林和丘陵,这里可以理解为隐士生活的地方。 7. 幽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河北北部及北京一带。 8. 山偃蹇:山峰挺拔的样子。 9. 孤云:比喻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10. 怪底眉间好色:意思是奇怪为什么眉间有好色的迹象,实际指的是烦恼忧愁的神情。 11. 灯花报、消息刀头:这两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灯花”暗指眼睛,“消息刀头”则是通过“消”与“削”的谐音,表达了剪除烦恼的意思。 12. 珠帘暮卷,天际识归舟:傍晚时分,卷起窗帘,望见天边的船只,知道游子即将归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以清幽婉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离别故人的感伤与哀愁。首句“千里伤春,江南三月,故人何处汀州”便勾勒出一种离情别绪的氛围,展现了春光明媚中,对故人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满簪华发,花鸟莫深愁”则描绘了白发苍苍的老者倚窗而望的情景,传达出时光荏苒,年华易逝之感。“烽火年年未了,清宵梦,定绕林丘”更是以现实中的战火纷飞衬托出内心深沉的忧虑与哀痛。在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时,亦反映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下片则以景寓情,借孤云、幽州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抒发出人生的无常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结尾处“看看是,珠帘暮卷,天际识归舟”又赋予作品以无限的诗意和空间感,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人的守望与期待。整首词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人文情怀,词人以细腻的情感体验及深刻的哲学思考,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一首令人深思的艺术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庭芳·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寄字韵》是南宋著名文人吴激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吴激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生活困苦。他曾在金国任职,后回到南宋,虽受到皇帝的赏识,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当时,南宋朝廷在政治上软弱无能,对外忍辱负重,对内却苛捐杂税繁重,百姓疾苦。在这种背景下,吴激通过对“寄字韵”这一主题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现实社会的深深不满。 此外,吴激在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中还表现了其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乡土的热爱。这种情感在其诗词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万里长城东入海,一丝细雨梦成烟”等诗句,都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