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鬓诗
老鬓惊霜觉,春容带雪来。
散愁诗数首,觅醉酒三杯。
行店人归少,荒林鸟去回。
高情无与共,自摘涧边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年斑点的出现让我突然惊醒,春天的到来似乎带着冰雪的痕迹。
为了驱散这些忧愁,我写下几首诗,并找寻那能让我醉倒的三杯酒。
路上的人渐渐稀少,他们可能已经回家了;荒凉的树林中,鸟儿飞回来又离开。
这样的高洁情感没有人可以与我分享,于是我独自来到山间小溪旁,采摘梅花。
去完善
释义
1. 惊:这里指突然感觉到。
2. 春容:春天的容貌。
3. 带雪来:带着雪花到来。
4. 散愁:驱散忧愁。
5. 觅醉:寻找饮酒的机会。
6. 行店:路上的客店。
7. 人归少:行人回家较少。
8. 荒林:荒废的树林。
9. 高情:高尚的情操。
10. 无与共:没有人一起分享。
11. 自摘涧边梅:自己采摘山涧边的梅花。
去完善
赏析
《老鬓诗》描绘了诗人老年时的感慨和生活的情景。首句“老鬓惊霜觉”以“惊”字开篇,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年老貌变的惶恐与无奈,又流露出感叹时光流逝的忧伤之情。紧接着“春容带雪来”,诗人用“春容”和“带雪”作对比,反映出虽已是晚年,却仍须面对生活中的风霜雨雪。
“散愁诗数首,觅醉酒三杯”是对诗人借酒消愁、寄情于诗的形象表达。他通过写诗来化解心中的烦恼,希望能借此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悦。然而仅靠诗歌和酒精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诗人依然感到孤独无助。这种情感在“行店人归少,荒林鸟去回”两句中得到进一步升华。世态炎凉中,诗人独自在寂静的荒野之中徘徊,倾听着鸟儿飞来飞去的鸣叫声,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与生命的律动。
最后一句“高情无与共,自摘涧边梅”是诗人的心声,表明其高尚的情感无人理解共通,只好独自前往山涧边采摘梅花。此处,“涧边梅”既可以看作是实指,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坚韧不屈精神的象征。总的来说,全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在人生晚年的孤寂、忧郁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鬓诗》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描绘人生感悟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187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
在个人层面,苏泂作为南宋的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深的忧虑。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对时政的关心和热情,但在官场生涯中却并不得志。晚年时,他辞官回乡,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
《老鬓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关切。通过对“老鬓”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他对生命无常的体悟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