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此疯狂至极,取出上百幅黑色绢帛,细细书写下这份深沉的凄凉。

去完善
释义
乌丝:黑色绢帛,常用于书写绘画。凄清:悲凉冷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开篇便以“花无知,月无聊,酒无灵”三句奠定全篇基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否定,揭示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绝望与无奈。接下来,“夭桃斫断”“鹦哥煮熟”等语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破坏性的意象,表现出他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与反叛精神。
下半阕转入个人境遇的描写,“单寒骨相”“席帽青衫”刻画了一个穷愁潦倒却仍保持傲骨的形象。而“蓬门秋草”“疏窗细雨”则渲染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令人倍感苍凉。最后几句直抒胸臆,质问上天为何连一声叹息都不容许,从而将情感推向高潮。
整首词语言犀利辛辣,情感真挚浓烈,既体现了郑燮桀骜不驯的性格,又彰显了他作为文人对于自由与尊严的执着追求。通过这些富有张力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饱经沧桑却依旧不肯妥协的灵魂,在黑暗中挣扎呐喊的身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彼时郑燮已过不惑之年。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他,仕途坎坷,仅任过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荒年为民请赈被黜。他出身寒门,历经世态炎凉,深感人情冷暖。此词正是其罢官归乡后所作,借以抒发胸中郁结的愤懑与对世俗的不满。词中充满对功名利禄的鄙夷和对现实社会的控诉,展现了诗人桀骜不驯的性格与孤高清傲的精神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