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怀故人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已深,月儿正圆,庭院里弥漫着潮湿和寂静的气息。古老的梧桐树上投下稀疏的影子,显得有些苍老;而蟋蟀在草丛中叫着,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回首往事,我的心情如同无尽的江水般荡漾开来,感到无尽的思念之情。我的朋友现在身在何处呢?我独自一人坐在那里,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之中。
去完善
释义
"藓庭": 长满苔藓的庭院,形容古老而宁静的环境。
"底处": 现在在何处。
去完善
赏析
《月夜怀故人》是一首抒写怀念故人的五言律诗。诗人以月色、苔藓、梧桐、蟋蟀等景物勾勒出一幅寂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在月光下,诗人徘徊于苔藓丛生的庭院,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颔联“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形象描绘出秋天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萧瑟的画面。此处,诗人以“疏影”一词形容梧桐的枝干,突显了岁月的痕迹;同时,通过“乱声”来形容蟋蟀的鸣叫,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衰颓。
颈联“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中,诗人感慨昔日之情难以忘怀,故国之思如同流水般绵绵不断。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写出了诗人想念故人的心情。在这样的月夜里,故人此刻在何方呢?诗人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陷入深深的思念与忧愁之中。至此,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表达出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月夜怀故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的一首怀人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6年,此时正值宋太宗时期,寇准担任参知政事一职,仕途相对顺利。然而,这一时期的北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尤其是皇权与相权的争夺异常激烈。
在诗中,寇准描绘了夜深人静之时,月光洒满庭院的情景,表达了怀念故人的深切情感。此时的他,或许正面临着朝廷内部的纷争,渴望得到朋友的支持和慰藉。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寇准对当时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以及他身处政治漩涡之中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