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踯躅

标题包含
踯躅
露凝丹脸粲芳肌,不御铅华亦自奇。 强学海棠春睡足,如何学得未醒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露水凝聚在花朵上,如同红颜肌肤般熠熠生辉,即使不用化妆也散发出独特的美丽。就像经过一整夜的海棠花一样,它们仿佛是在春天的睡眠中充足了养分,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娇艳,这使人难以学到它那未曾醒来的模样。
去完善
释义
1. 露凝:露水凝结。 2. 丹脸:指花朵的颜色如丹砂般鲜艳。 3. 粲芳肌:形容花朵色彩绚烂。 4. 铅华:古代妇女用来化妆的铅粉,此处代指一般的妆容。 5. 奇:奇特,美丽。 6. 强学:勉强学习。 7. 海棠春睡:形容海棠花盛开时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露凝丹脸粲芳肌”开篇,描绘了清晨的寒露凝结在花瓣上,如同美女的脸颊泛起的红晕,映衬着娇美的花朵,给人以惊艳之感。同时,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和面貌,使读者更加感受到花朵的美丽。这种自然界的景色与人为的情感相结合,使得画面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接下来,“不御铅华亦自奇”一句则强调了花朵的美并非源自人工的雕饰或涂抹,而是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这一句既赞美了花朵的天生丽质,也表达了对天然美的崇尚。在这里,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其对内在美和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对人工雕琢的鄙夷。 紧接着,诗人用“强学海棠春睡足”来形容花朵的姿态。这里的“海棠”一词,用以比喻美丽的花朵,而“春睡足”则表达了花朵盛开的情景。整句诗的意思是,花朵努力地学习海棠花盛开时的美好姿态,仿佛在春天里刚刚苏醒过来。 最后,诗人以“如何学得未醒时”收尾,发出了对花朵渴望学习的感慨。这句诗看似是对花朵的询问,实际上则是诗人对自身追求的反思。通过描述花朵追求美好的过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成长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踯躅》是南宋诗人释居简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南宋时期,中原沦陷,朝廷偏安一隅,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寄情于山水田园,以诗歌抒发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 释居简(1148-1216),字敬叟,俗姓李,浙江杭州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成年后出家为僧,成为佛教禅宗五山十刹之一的天童寺住持。在这段时间里,释居简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在这首《踯躅》中,释居简通过对踯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在那个动荡时期的无奈与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