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残
乐天老矣放樊蛮,鸥羡忘机鹤羡闲。
缓步当车休下泽,浇愁得酒即中山。
些骚岂敢奴仆命,伊吕元非伯仲间。
兀兀支颐秋又晚,乱云斜日澹烟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乐天的年纪已经大了,居住在偏远的乡村,他像鸥鸟一样羡慕无忧无虑的生活,像仙鹤一样向往悠闲自在的日子。他会慢步代替乘车,不再计较那些名利之事,就如同一个人在与好朋友在喝酒聊天时谈论着心中的忧愁。他的诗篇就像《离骚》一样婉约动人,但他却谦虚地认为自己的作品还无法和屈原的作品相比。吕尚、伊尹等贤才之士,虽然有他们的风采,但他们与自己并不是一个等级的人。每当傍晚时分,他都会托着腮帮子,望着天空中散乱的云朵,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烟雾缭绕的山峰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乐天: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在樊蛮地区生活。
2. 放樊蛮:指白居易的退居之地,位于今广东潮州一带。
3. 鸥羡忘机:意指白乐天悠闲自在的生活令人羡慕。
4. 鹤羡闲:比喻白乐天的隐居生活。
5. 下泽:一种低速马车的名称,这里代指平凡的世俗生活。
6. 中山:古地名,今广东省中山市,此处指美酒产地。
7. 些骚:古代歌曲名,这里代指白居易的诗文。
8. 奴仆命:形容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9. 伊吕:伊尹和吕尚,分别辅佐商汤和周武王成就大业的人物,这里用他们来比拟白居易的才华。
10. 元非:并非。
11. 伯仲间:兄弟间的排行,这里表示两人不分上下。
12. 兀兀:昏沉的样子。
13. 支颐:用手托住下巴,表示思考或发呆。
14. 秋又晚:秋天已经过了大半。
15. 乱云斜日:天空中的云朵飘忽不定,夕阳西下的景象。
16. 澹烟鬟:形容淡淡的烟雾笼罩着远处的山峦。
去完善
赏析
《秋残》一诗以秋天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理想。首联通过描述“乐天老矣放樊蛮”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的豁达与超然。颔联以“鸥羡忘机鹤羡闲”为比喻,展示出诗人渴望闲适生活的愿景。颈联则借助于“缓步当车休下泽”和“浇愁得酒即中山”两个典故,暗示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从容。尾联则以“兀兀支颐秋又晚,乱云斜日澹烟鬟”的景象收尾,使得全诗更加富有诗意。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残》是南宋末年诗人俞德邻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左右,正值元军南侵之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俞德邻正身处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当时,元军已经攻占了北方大片领土,正逐步南下,直逼南宋都城临安。作为南宋朝廷的重臣,俞德邻面对国势日衰、民生疾苦的现实,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悲痛。
与此同时,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也反映了当时政治腐朽、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在这个时期,权臣贾似道独揽朝政,官场黑暗,民不聊生。而元军的入侵,更是给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南宋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俞德邻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