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林绍先三首 其三
羁怀不自憀,明日又花朝。
我畏杖藜远,君难折简招。
愁长怜发短,室迩叹人遥。
剪尽西窗烛,凭谁慰寂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怀郁结,无法自我安慰,明天又是春暖花开的节日。我怕路途遥远难以前往,您也难寄一封邀请信来邀请我。忧愁漫长,但头发却日益稀疏;居所虽近,却倍感人与人之间的遥远。窗前蜡烛燃尽,又有谁能安慰这无尽的寂寞呢?
去完善
释义
1. 羁怀:寄居他乡的心情。
2. 自憀:孤独无依。
3. 杖藜:手杖,这里指年老体弱。
4. 折简:书信,这里指邀请朋友。
5. 愁长:忧愁时间漫长。
6. 怜发短:担心自己头发变得更短。
7. 室迩:房屋附近。
8. 叹人遥:感叹与友人相隔遥远。
9. 西窗烛:西边的窗户下燃起的蜡烛。
10. 凭谁:依靠谁来安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浓郁的抒情手法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林绍先之间的深厚友情。诗中,“羁怀不自憀”表达出诗人孤寂的情感;“明日又花朝”暗含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为接下来的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接下来,“我畏杖藜远”、“君难折简招”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二人之间的距离。紧接着的“愁长怜发短”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最后的“剪尽西窗烛,凭谁慰寂寥”则化用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以形象的场景描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深深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林绍先三首 其三》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前后。这个时期,金国已被蒙古所灭,南宋也危在旦夕。诗的作者俞德邻,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家国之痛溢于言表。
俞德邻的一生可谓曲折坎坷,他曾经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获得功名。后来,他在南宋朝廷担任了一些官职,但并不受到重用。晚年,他隐居山林,以诗文自娱。这首诗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投身抗蒙斗争,希望能挽救国家的危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努力并未能改变局势。俞德邻在诗中表达了对好友林绍先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