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六和塔

标题包含
登六和塔
僧舍倚松北,浮图界竹西。 江通严濑远,云压越山低。 槐里三原隔,襄城七圣迷。 临风悲往事,月落冻乌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寺庙背靠松树向北而建,佛塔矗立在竹林西边。 江水相通,源头来自遥远的严濑;云雾压境,使得越地的山峰显得很低。 槐树旁的三原被隔断,襄城内的七圣迷失方向。 面对大风,我悲痛地回忆起往事;月亮落下,寒鸦受冻而啼叫。
去完善
释义
《登六和塔》注释如下: 1. 六和塔:位于浙江杭州,为古代著名建筑。 2. 僧舍:僧人居住的地方。 3. 倚松北:指临近松北地区。 4. 浮图:即佛塔。 5. 界竹西:以竹林作为分界线。 6. 江通:江河交汇之处。 7. 严濑: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境内。 8. 越山:指越国境内的山川。 9. 槐里: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 10. 三原: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 11. 襄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 12. 七圣:传说中的七个神仙。 13. 临风:面对风吹来的方向。 14. 冻乌:冬天的乌鸦。
去完善
赏析
《登六和塔》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六和塔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僧舍倚松北”、“浮图界竹西”等,展现了六和塔周边的景色。同时,诗人还通过“江通严濑远”、“云压越山低”等诗句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向往。 此外,诗中的“槐里三原隔”、“襄城七圣迷”两句,通过历史典故,传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而结尾的“临风悲往事,月落冻乌啼”,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沧桑时的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登临六和塔为契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六和塔》是南宋词人俞德邻在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一年正值南宋晚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不断,百姓疾苦,诗人目睹了这一现象。俞德邻是一位怀有远大抱负的文人,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命运。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的理想难以实现,这使得他对现实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俞德邻创作了这首《登六和塔》,以表达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