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远山

标题包含
远山
万里色苍然,春烟夕照边。 旧过南岳寺,曾向雨中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万里的地方,景色一片苍茫;春天的傍晚,烟雾弥漫在边疆地带。 我曾经在南岳寺逗留过,那时正好下着蒙蒙细雨,美丽的景致令人难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苍然:这里形容远山的颜色,意味着深青色的远山。 2. 春烟:春天的雾气。 3. 夕照:夕阳的余晖。 4. 南岳寺:指南岳衡山下的寺庙,在湖南省。 5. 曾向雨中看:表示曾经冒雨欣赏过远山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远山》这首诗,以“万里色苍然”开篇,勾勒出一幅辽阔而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用“色苍然”来形容远山的颜色,既表现出远山的巍峨壮观,又传达出诗人的深沉感慨。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烟夕照边”,在夕阳的余晖中,春天烟雾笼罩下的远山显得更加神秘和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旧过南岳寺,曾向雨中看”,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在南岳寺的经历。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在雨中观赏远山的情景,更加突显出远山在不同环境中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壮丽,更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远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传达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使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远山》是宋朝诗人释斯植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 在那个时候,释斯植作为一名僧人,他的生活经历和禅宗的修行方式使得他对自然有着深深的敬畏和亲近感。他在山中禅修时,远山的壮丽景象深深打动了他,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远山》。 这个时期的诗人往往借山水咏志,表达个人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释斯植的这首诗也是如此,他以远山为背景,通过对山峰、水流、云烟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修行过程中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