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西湖晚望

标题包含
西湖晚望
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 小亭寂寞斜阳里,一阵东风过木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的雨后终于放晴,我睡得正香甜,春天的青蛙在老旧的池塘边尽情地叫唤着。 在小亭子里享受这宁静的时光,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身上,一阵春风拂面而过,吹起了木香的清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久雨:长时间的下雨。 2. 初晴:刚刚放晴的天气。 3. 春蛙:春天的青蛙。 4. 鸣遍:在池塘的各处鸣叫。 5. 小亭:小型的亭子。 6. 寂寞:孤独冷清。 7. 斜阳:傍晚时分西斜的太阳。 8. 一阵:表示时间较短的一次或一阵。 9. 东风:从东面吹来的风。 10. 木香:一种落叶灌木,花朵香气浓郁。
去完善
赏析
《西湖晚望》是明代诗人释斯植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初晴的景象、春蛙的叫声以及小亭在夕阳中的寂寞等元素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句“久雨初晴睡正长”,描述了阴雨过后,天气放晴的景象。长时间的降雨使得阳光显得格外珍贵,人们因此沉浸在这久违的阳光中,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安宁与舒适。 接下来的“春蛙鸣遍旧池塘”,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田野间的一个池塘。春天来临,万物复苏,青蛙们纷纷从冬眠中苏醒,来到池塘边欢快地叫着。这种场景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传达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诗的后两句“小亭寂寞斜阳里,一阵东风过木香”,则把目光转向了远处的小亭子。太阳即将落山,留给大地一片金黄,此时的亭子显得更加孤独寂寥。然而就在这时,春风吹过,带来了阵阵木香的气息。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表达了他在静观自然变化中所获得的愉悦与宁静。 总体来看,《西湖晚望》通过描绘春雨后的晴空、鸣蛙的池塘、寂寞的小亭以及拂面的东风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还通过诗歌传达了人生的哲理: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境,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便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湖晚望》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释斯植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162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释斯植(生卒年不详),字茂永,号静可,俗姓贾氏,世称释斯植。他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僧,擅长五言、七言古诗。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家国情怀的抒发。 在南宋时期,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临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尤其是西湖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释斯植在游历西湖时,被西湖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创作了这首《西湖晚望》。此时,由于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大片领土沦丧于金国,诗人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此外,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士大夫阶层普遍关注国家命运,提倡儒家道德伦理。释斯植作为一位诗僧,虽然身在佛门,但仍然心系国家安危,关心民间疾苦。他在诗歌创作中,也体现了这种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西湖晚望》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更是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表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