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曲
晓雨生池荷,圆珠漾新绿。
入手不成珠,空歌彩莲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细雨洒满池塘,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仿佛闪烁着新的生命之绿。伸手去接水珠却未能捉住,只能徒然唱起那赞美莲花美丽的歌曲。
去完善
释义
1. 晓雨:早晨的雨水。
2. 池荷:池塘里的荷花。
3. 圆珠:指荷叶上的水珠。
4. 漾:荡漾,这里指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5. 新绿:新生的绿色,这里指荷叶的颜色。
6. 入手:用手接取。
7. 不成珠:形容手触及荷叶时,水珠就滑落下去。
8. 空歌:徒劳地唱。
9. 彩莲曲:描绘莲花形状的曲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雨后池塘的美景,诗人通过对荷叶、雨滴和新绿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表达了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首句“晓雨生池荷”,形象地描述了清晨细雨滋润下的池塘景象。雨水滴在荷叶上形成水珠,这些水珠随着微风轻轻荡漾,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接下来两句“圆珠漾新绿”和“入手不成珠”,进一步展现了这种清新美感。
然而,尽管诗人赞美了自然美景,却仍感到了一种惆怅。这从“空歌彩莲曲”一句中可以体会到。“彩莲曲”即《采莲曲》,是古代描绘采莲劳动的民歌。此处诗人暗含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感叹自己无法参与其中,只能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池上曲》是南宋诗人释斯植的一首描绘荷花和蜻蜓的诗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寄情山水,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好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在这个时期,释斯植作为一个僧人,他的生活充满了禅意和哲理。他经常在寺庙周围的小溪边漫步,观察自然界的生灵。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看到了一只蜻蜓在荷花上飞舞,顿时心生感慨,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释斯植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荷花和蜻蜓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用优美的诗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