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僧不遇
入门愁自散,不假见僧翁。花落煎茶水,松生醒酒风。
拂床寻古画,拔刺看新丛。别有游人见,多疑住此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入门忧愁自然消散,不必依靠遇见僧侣长辈。落花用来煮茶,松林里吹来使人清醒的酒风。擦拭卧床寻找古画,拨开荆棘观赏新生的树丛。另有一些游人在旁观,大多怀疑是否有人居住在此。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寻僧不遇》:标题出自诗题,表示探访一位僧人却没有遇到。
2. 姚合:唐朝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以五律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3. 入门愁自散,不假见僧翁:一进门,忧愁就自然而然地消散了,不必非要见到僧人才如此。这里的“不假”表示不用借助别的力量。
4. 花落煎茶水,松生醒酒风:花瓣凋落用来煎煮茶水,松树生长带来清凉的风,有助于清醒饮酒后的头脑。这里暗示了寻找僧人的环境优雅而富有诗意。
5. 拂床寻古画,拔刺看新丛:轻轻拂去床铺上的灰尘,探寻古老的画作;拨开荆棘,看到新生的小树丛。这两句描述了作者在寻找僧人过程中的细节。
6. 别有游人见,多疑住此中:有其他游人在附近看到这一切,误以为这位僧人就在此处居住。这里的“多疑”表示猜测。
去完善
赏析
《寻僧不遇》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寻找僧人却未遇到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入门愁自散,不假见僧翁”,表达了诗人进入寺庙时,心中的忧愁自然而然地消散,即使没有见到僧人也无妨。接下来的诗句“花落煎茶水,松生醒酒风”,则是以落花烹煮茶水、松树吹来清风的画面,形象地展示了寺庙环境的宁静与美好。
第五句“拂床寻古画”中的“古画”可以理解为古代壁画或卷轴画,作者在找寻这些画作的过程中,仿佛被带入了历史的洪流。而“拔刺看新丛”一句中的“拔刺”则有去除烦恼之意,象征着作者在不断反思和提升自身。最后两句“别有游人见,多疑住此中”则是说,有其他的游客看到这些景色,也误以为僧人就住在此处。这里的“多疑”既体现了寺庙环境的神秘感,又表现出游人对作者的同情。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寻僧不遇》是唐朝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元和(806-820年)年间。当时正是唐朝中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避世隐居,寻求心灵的慰藉。姚合也是其中之一,他曾在长安城外寻找隐逸的高僧,以求心灵上的启示。
在这首诗中,姚合描述了自己在山间寻访隐僧的经历。他来到山中,却找不到隐僧的踪迹,只能在山谷中独自徘徊。此时的姚合,或许正面临着人生路上的困惑和困境,希望能从隐僧那里得到一些启示。然而,世事难料,寻僧不遇的现实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