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傍砌看黄嬭,临池诵子虚。
顾惭虽耗忘,聊复惜居诸。
屋上两鸜鹆,波间双鲤鱼。
疑他不识字,何事也听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墙边欣赏黄色的花朵,在水池边诵读《子虚赋》。
回顾自己虽然记忆力减退,但还是珍惜时间。
屋顶上有两只八哥,水波之间游动着两条鲤鱼。
怀疑它们不认识字,怎么还能听懂书的内容呢?
去完善
释义
旁:靠近,挨着。砌:指房屋墙壁的台阶部分。看黄奶:看着黄色的书卷。临:临近。池:水池。诵:朗读。子虚:古代图书的一种篇目。
顾:表示自己的看法或评价。怜:感到遗憾。虽:即使。耗忘:即“忘记”。聊:勉强。复:再。居诸:时光流逝的意思。
屋上两句:在房屋上面有两种鸟,一只名叫鸜鹆,另一只叫鲤鱼。
疑他两句:怀疑那个人不识字,不知道为什么也会听到声音跟着读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读书场景的诗歌。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在看书的过程中,同时关注着周围的环境,如砌上的黄色小花(黄嬭)和池塘边的流水(子虚)。这里不仅暗示了春天的到来,还体现了诗人观察生活、融情于景的能力。
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提到自己虽然记忆力不佳,但仍然珍惜时间,坚持阅读。接着用鸟雀在屋檐上筑巢和水中游鱼作为比喻,表达了他在读书过程中的愉悦和对知识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人以疑问的形式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那些看起来不识字的小鸟和鱼儿也能听诗人诵读诗书呢?实际上,这里的“听书”并非真的指鸟类和鱼类能听懂人类读的书,而是暗示书籍所传达的知识和智慧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同样具有吸引力。这样的诗句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意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善于观察的特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书》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人喻良能所作。创作于公元1175年前后,此段时间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初期。作者经历了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的战乱流离,对国家的兴亡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诗歌中,他以读书为比喻,表达了勤奋努力、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励精图治的精神。
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上虽然战乱频繁,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依然繁盛。喻良能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投身文学创作和研究,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的诗歌既有对现实的忧国忧民之情,又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成为了当时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