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惟愿慈悲垂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连华生。
亲见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知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阿弥陀:阿弥陀佛的简称,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2. 真实功德:指阿弥陀佛因中自利利他的真实行愿。
3. 惟愿:只希望。表示唯一的愿望。
4. 无始:佛教认为时间是永无止境的,故称为“无始”。
5. 贪嗔痴:佛教所说的三种根本烦恼。贪是贪爱五欲;嗔是瞋恚忿怒;痴是愚痴无明。
6. 身语意:指行为、言语、思想三业。
7. 忏悔:向神佛祈祷、悔过以消除罪孽。
8. 安乐刹:即阿弥陀佛净土。
9. 连华:莲华,即莲花。
10. 无量光:阿弥陀佛的另一个别名。
11. 菩提记:佛教用语,指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菩提果位。
12. 化身:佛教术语,指佛菩萨为救度众生而示现的各种形象。
13. 知力:指觉悟的能力。
14. 普利:普遍利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宗教情感和强烈的忏悔意识为基调,表现出诗人渴望拯救自己的强烈愿望和对净土世界的向往。诗中,作者反复表达对阿弥陀佛的信仰,以及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和悔过之意,同时又表达了对临终时消除一切障碍、获得安生的期许。此外,诗人还描绘了自己在净土世界中的景象,包括亲见阿弥陀佛和接受菩提记等细节。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坚定信念,同时也表达出他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是宋代诗僧释遵式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宋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宗教信仰自由的时代。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遵式正在经历人生的转折点。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对于佛法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感悟。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自己过去的错误和过失,希望通过念佛、忏悔、发愿的方式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与此同时,宋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影响了释遵式的创作。当时,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同时佛教和道教也在民间广泛传播。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中,释遵式受到了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信仰的热诚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