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曾夔州座右山水图

标题包含
曾夔州座右山水图
华堂左右皆山川,登堂一见心茫然。 松林忽在素壁上,几杖却对阴崖前。 百年老树横高枝,正当太古阴云垂。 近前细看才拱把,生气凛凛如十围。 尚想昔年初下笔,指顾江山生咫尺。 梁栋已受长风吹,衣裘若溅洪涛湿。 回山倒海不作难,此意谁能传笔端。 李成骨朽道宁死,况复郑虔杨契丹。 吾知此图未易逢,颇思摹写置座中。 鹅溪生绡不难致,只恐今世无良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华丽的大厅周围都是壮丽的山川,一进入大厅让我感到一片迷茫。 忽然间,一幅松树林的景象出现在素色的墙壁上,而在阴暗的悬崖前,摆放着几根拐杖。 有一棵百年老树的横枝高耸入云,仿佛从远古的阴云中延伸下来。走近一看,这棵树的树干只有一把粗,但它的生命力却是那么旺盛。 回想起当年这幅画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手指轻点就能描绘出江河湖山的景象。而今,梁上的风已经吹了很久,衣裳都被波涛溅湿了。 这个画中的意境,不管是回山倒海都不算难事,但是又能有多少人能够把这意境准确地传达出来呢?当年的画家李成虽然已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依然存在;更何况还有郑虔和杨契丹这样的大师。 我知道这幅画作非常难得,我很想把它临摹下来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那产自鹅溪的生绢画布并不难得到,只是担心如今已经没有优秀的画师了。
去完善
释义
1. 华堂:华丽的大堂。 2. 山川:山和水,泛指自然景色。 3. 登堂一见:登上大堂一看。 4. 茫然: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5. 松林:松树林。 6. 素壁:白墙壁。 7. 几杖:几案和扶手椅,这里指书桌和椅子。 8. 阴崖:阴暗的山崖。 9. 百年老树:有百年历史的古树。 10. 太古:远古时代。 11. 阴云垂:乌云低垂。 12. 拱把:一手可以握住的粗细,形容树木的粗细。 13. 生气:活力,生命力。 14. 凛凛:寒冷的样子,这里形容气势逼人。 15. 十围:两臂合抱的周长为围,形容树木粗壮。 16. 昔年:往年。 17. 初下笔:刚开始作画。 18. 指顾:用手指或目光指示。 19. 梁栋:房梁,这里指画作中的主要景物。 20. 长风吹:大风吹过。 21. 衣裘:皮衣,这里指衣物被风吹起。 22. 溅:飞溅。 23. 洪涛:大波浪。 24. 回山倒海:形容画家笔下的景色变化多端。 25. 传笔端:将画意传达给观者。 26. 李成:五代时期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 27. 骨朽:骨头腐烂,比喻死亡。 28. 道宁死:道路宁可死去,形容画家追求画艺的精神。 29. 郑虔:唐朝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 30. 杨契丹:唐朝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 31. 此图:指《曾夔州座右山水图》。 32. 摹写:临摹。 33. 置座中:放在座位旁边。 34. 鹅溪生绡:一种名为“鹅溪”的丝织品,用于绘制图画。 35. 良工:技艺高超的画家。
去完善
赏析
《曾夔州座右山水图》是南宋诗人晁公溯所作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高度评价和对画家技艺的敬仰之情。 首联“华堂左右皆山川,登堂一见心茫然”,描述了画面的广阔景象,使人心旷神怡。颔联“松林忽在素壁上,几杖却对阴崖前”,进一步描绘了画面的细节,凸显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颈联“百年老树横高枝,正当太古阴云垂”,通过对百年老树的描绘,表现了画面中的时间感和历史感。尾联“尚想昔年初下笔,指顾江山生咫尺”,则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美,认为画家通过画笔赋予了江山生命力和动态美。 全诗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画家的精湛技艺和画作的深远意境。同时,诗人通过对画中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绘画艺术的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曾夔州座右山水图》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蒙古等政权并存的乱世。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晁公溯作为南宋的一位士大夫,他的人生际遇相对较好。他在官场沉浮多年,担任过多个地方的官员,政绩斐然。此外,他还擅长绘画,特别是对山水画的欣赏和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 在创作《曾夔州座右山水图》时,晁公溯很可能正在任职于四川一带的地方官。当时的四川地区山川秀丽,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这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首诗中,晁公溯通过对画中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