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伯初兄从周宣谕往两京
闻道西从使者车,殷勤问讯武侯庐。
卧牛已去多新冢,化鹤重来失旧居。
草木久荒门外迳,尘埃应化壁中书。
遥知流落归无处,未免悲歌问孟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闻向西来的使者车辆,关切地打听诸葛亮隐居之地。
卧龙已经离去有很多新的坟墓,化身为鹤再来却失去了旧时的居所。
门口的草木早已荒芜,尘土应该覆盖了墙上的字迹。
遥想当年流离失所不知何处,难免悲伤地唱歌向各位询问。
去完善
释义
1. 闻:听闻;得知。
2. 西:西方,这里指四川成都一带。
3. 伯初:即苏轼的堂兄弟苏伯初。
4. 周宣谕:即周宣谕使,负责传达周朝皇帝旨意的官员。
5. 两京:古时候指东京洛阳和北京顺天府。
6. 卧牛:即卧牛山,在四川彭州。
7. 化鹤:传说中丁令威化为仙鹤,这里借指周公乔遂。
8. 失旧居:指周公乔遂失去原来的居所。
9. 草木:草木丛生的意思。
10. 门外迳:指家门外的道路。
11. 尘埃:尘土飞扬的意思。
12. 壁中书:指墙壁上的题诗。
13. 流落:流离失所的意思。
14. 孟诸:古代大泽名,位于今山东菏泽。
15. 悲歌:悲痛的歌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晁公溯听闻友人伯初被任命为使者,即将前往两地京城时所作。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以及对他未来的担忧和期待。诗人借用典故,以卧牛、化鹤等意象,表现了对世事变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门外荒芜的草木、墙壁上覆盖的尘埃,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最后,诗人以“遥知流落归无处,未免悲歌问孟诸”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知音难求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伯初兄从周宣谕往两京》是宋代诗人晁公溯创作的一首诗歌,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40年左右。
这个时期的晁公溯正处于人生的中年期,他在政治上有着较高的追求,渴望为国家效力,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的家族背景显赫,却未能为他在官场上铺路,这让他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充满了无奈和失望。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仍然坚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金宋战争之际,南宋朝廷为了抵抗金兵的侵略,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派遣官员前往各地宣谕,以鼓舞军民的士气。晁公溯的哥哥伯初也在这个时期被任命为周宣谕,前往两京(指当时的汴京和临安)传达朝廷的旨意。这让晁公溯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晁公溯通过描绘哥哥伯初离家出征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战争的关切和对亲人的牵挂。他以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对哥哥勇敢奔赴国难的敬意,以及对家乡亲情的思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希望哥哥能够顺利完成使命,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