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kǔn)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陈抟:北宋著名道教学者和养生家。
2. 心相篇:出自陈抟所著的《心相篇》,是一篇专门讲解个人修养和命运关系的文章。
3. 消沮闭藏:指隐藏自己的欲望,不轻易表现出来。
4. 披肝露胆:形容待人真诚,没有隐瞒。
5. 重富欺贫:指有钱有势的人欺负穷人。
6. 寿元短折:寿命短暂的意思。
7.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指的是小富小贵容易骄傲,前途有限;大富大贵的人却能保持谦虚,福气无穷。
8.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欺骗和不公正的行为,即使在世时有荣华富贵,去世后也不会被后代尊敬;公正无私的人,虽然没有子女,死后也会被人敬仰。
9.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经常说轻视生命的人,面临重大抉择时往往会选择逃避;总是对别人说自己是他知己的人,实际上并没有深厚的交情。
10.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在困难中能坚守原则的人,如果读了书,可以成为朝廷的重臣;在安逸的生活中忘记原则的人,即使才能平平,也有可能金榜题名,飞黄腾达。
11.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有能力却不愿意教导别人,自己无法成功,子女也无法成才;能够给别人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规矩,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家庭也可以托付给他。
12. 过分追求名利的人,最终可能无法取得成功;过于放纵自己的人,即使有所成就也难以长久。
13.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喜欢夸耀自己优点的人,很难再取得功名;乐于挑剔他人错误的人,最容易伤害别人的感情。
14.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帮助别人度过急难,有时候可能会使自己陷入贫困,但福分自然会降临;解决纷争排解困难,有时候可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但神明一定会保佑他。
15.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积累功德和仁义,百年之后一定会有回报;付出多收获少,子孙后代将会繁荣昌盛。
16.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人的努力和付出是可以预见的,天道的安排是公平的。
去完善
赏析
《心相篇》陈抟赏析: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对句和例证,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心性、品行、性格等因素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作者认为,内心世界的美好可以映射在外貌上,行为则决定了福祸的走向。具体来说,虚伪自私的人注定不会得到子孙后代的尊重和敬仰,而那些心胸宽广、乐于助人的人则更容易成为杰出的人物。同时,一个心态平和、温文尔雅的人,他的子孙也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享有荣华富贵。反之,如果一个人的性格狭隘固执,那么即使他才华横溢,也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厄运和困境。
此外,文章还强调了一个人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对他的命运影响深远。那些言行一致、诚实可靠的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最终获得丰厚的回报。而那些虚伪势利、投机取巧的人,即使暂时得到了一些好处,终究还是会因为道德败坏而导致家破人亡。
总的来说,陈抟的《心相篇》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心性、品行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心相篇》是宋朝著名道家学者、诗人陈抟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975年前后,正值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陈抟作为一位道教学者,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成功,后来放弃了世俗的追求,开始了修道生涯。他在华山潜心研究道学,成为了一位著名的道教学者。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与他们共同探讨人生哲理。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主要体现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政治上,五代十国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各个割据势力争权夺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济上,由于战争的破坏,农业和手工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民生活困苦。文化上,虽然战乱不断,但文学、艺术等领域仍然有所发展,尤其是道教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