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石刻诗

标题包含
石刻诗
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 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浮荣:虚浮的荣华富贵,意指功名富贵、地位权力等外在的荣耀。 2. 幻:虚幻,不真实的存在。这里强调荣华富贵的短暂和不真实。 3. 醉来舍辔:意指抛弃名利缰索,放下世俗纷扰,追求精神生活的超脱境界。 4. 高公:对德高望重者的尊称。这里指的是隐居于华山的高道。 5. 玄论:深奥的道理或理论,多指道教方面的知识。 6. 冥冥理:指抽象、深奥的道理。 7. 尘寰:尘世,人世间。 8. 一梦:指短暂的世俗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陈抟对于世间浮华的深刻洞见。首句“我谓浮荣真是幻”直截了当地指出虚浮的荣耀如同梦幻一般虚幻不实。紧接着,诗人以醉酒为契机,放下纷扰的思绪,寻求与高人的交流。诗人聆听着深奥的道理,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从而体会到尘世的一切犹如一场梦。整首诗表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刻诗》是五代时期著名道士、隐士、诗人陈抟(871-989)所作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是陈抟在华山石壁上题写的,因此得名《石刻诗》。 这首诗歌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这是一个充满战乱和纷争的时期。陈抟作为一个道家学者,他对世俗纷争和名利追求持超脱的态度,选择隐居山林,潜心修道。他的一生都在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自由,这种人生观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不断,民生疾苦。然而,陈抟却在这乱世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在华山潜心修道,以诗歌抒发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