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笋石

标题包含
笋石
玉茗亭西石笋春,偶来相对作闲人。 千年未烂应还待,化鹤叮咛日未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里的玉茗亭西侧,石笋春意盎然,偶然来此,与它们相对,成为悠闲之人。千年的岁月未曾令它们腐烂,或许仍在等待着什么;传说中化为仙鹤的声音,在夕阳还未落山之时,仍然回荡在耳边。
去完善
释义
《笋石》注释: 1. 玉茗亭:可能是古代某个地点的亭子名称。 2. 西:指方位,西边。 3. 石笋:石柱形状之物。 4. 春:春季,春天。 5. 偶来:偶然来到。 6. 相对:面对面。 7. 作闲人:作为闲暇的人。 8. 千年:极言时间之长。 9. 未烂:没有腐烂。 10. 应:应该,表示推测或期望。 11. 还待:还在等待。 12. 化鹤叮咛:典出《搜神记》中的“丁令威化鹤归华表”的故事,此处用丁令威化鹤归来提醒世人勿忘世事变迁之意。 13. 日未曛:太阳尚未落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笋石的古诗,诗人以“玉茗亭西石笋春”开篇,描绘了春天时节竹笋生长旺盛的景象。“偶来相对作闲人”则表达了诗人与笋石的相遇,感受到宁静与闲适的氛围。 接下来的“千年未烂应还待”一句,寓意着笋石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却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最后一句“化鹤叮咛日未曛”则是诗人的想象,他幻想着笋石终有一天会化为仙鹤,在夕阳余晖中叮咛着世间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笋石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安宁的精神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笋石》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徐霖的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弘治年间(约公元1488年-1505年)。 在这个时期,徐霖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早年出身贫寒,但由于才华横溢,逐渐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曾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到排挤。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致力于创作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 在徐霖所处的明朝弘治年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当时的文人墨客崇尚回归自然,追求个性和真实,这与徐霖的诗文创作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他在《笋石》一诗中,通过对春笋顽强生长的描绘,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