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东村画
古松连茂阴,长日憩其下。便此幽闲地,乐得人事寡。老已厌琴书,闲即弄杯斝。幸隔城敔远,目不触车马。世自与我违,我非忘世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松树连成一片浓郁的树荫,漫长的一天可以在树下休憩。选择这样的幽静之地,让人的心情更加愉悦,琐事也变得很少。老年时已经厌倦了弹琴读书,闲暇时就喜欢喝酒小聚。幸运的是远离城市喧嚣,眼前看不到车水马龙。世界总是与我有隔阂,但我并没有忘记这个世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周东村:地名,位于中国某个地区。
2. 古松:古代的松树,这里代指古代的环境。
3. 茂阴:繁茂的树荫。
4. 长日:漫长的日子。
5. 憩:休息,安静。
6. 幽闲:清幽宁静。
7. 人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里指世俗的事务。
8. 琴书:古琴和书籍,这里代表高雅的艺术和文化。
9. 弄杯斝:饮酒作乐。
10. 城敔:城市,这里指繁华的地方。
11. 与世违:与世俗相悖,这里指脱离世俗纷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诗人通过描述古松、阴凉、幽闲的生活和远离城市的喧嚣,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人用“乐得人事寡”表现了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远离繁杂的人事,过上悠闲自得的生活。最后两句“世自与我违,我非忘世者”表明了诗人既不是完全与世隔绝,也不是完全沉浸于尘世,而是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待生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周东村画》是明代诗人徐霖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中期,当时的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徐霖本人也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对山水田园有着深厚的情感。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