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苏小小歌
车轮不可遮,马足不可绊。
长怨十字街,使郎心四散。
新人千里去,故人千里来。
翦刀横眼底,方觉泪难裁。
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
中擘庭前枣,教郎见赤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车轮不可遮,马足不可绊。
长怨十字街,使郎心四散。
新人千里去,故人千里来。
翦刀横眼底,方觉泪难裁。
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
中擘庭前枣,教郎见赤心。
译文:
不要遮掩车轮,也不要羁绊马足。
长久地怨恨十字街头,让你的心意分散。
新人远去千里之外,旧友却从千里之外归来。
剪刀映入眼帘,才发觉眼泪难以抑制。
爬山不惧险峻,渡海不担忧深浅。
在庭院前的枣树下剖开果实,让你看到我赤诚的心意。

去完善
释义
1. 苏小小:南朝著名美女。
2. 不可遮:不可阻挡。
3. 马足:马的脚,借指骑马的人。
4. 十字街:市区的主要街道交叉口。
5. 新人:指新的情人或伴侣。
6. 故人:以前的朋友或亲人。
7. 翦刀:剪刀。
8. 赤心:真心,赤诚的心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女子思念情郎的古风诗。诗人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女子在失去爱情时的心情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第一句“车轮不可遮,马足不可绊”以车轮和马足的形象,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离去的无奈,即使她用尽一切办法,也无法阻止他离开。接下来的“长怨十字街,使郎心四散”则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深怨念,感叹他在繁华的街道上抛弃了她,让她的心破碎成无数片。
接下来“新人千里去,故人千里来”描述了女子在得知心上人已与他人结合,而她却只能独自承受痛苦的现实。“翦刀横眼底,方觉泪难裁”则是女子试图用剪刀剪断泪水,却无法控制内心的悲痛。这反映了女子在爱情破灭后的无助与绝望。
而“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则是女子内心的坚强,她不会因为困难而退缩,反而勇往直前。最后两句“中擘庭前枣,教郎见赤心”则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即使经历了再多的苦难,她依然会坚定自己的心,等待男子的回心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歌谣辞·苏小小歌》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40年至85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唐宣宗在位期间,唐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在这个阶段,张祜的个人生活并不如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金榜题名。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这使得他感到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在民间却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作品在民间广为传颂。
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百姓疾苦。张祜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诗人,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综上所述,《杂歌谣辞·苏小小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唐朝末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张祜的个人生活也不如意。然而,他却用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位有良知的诗人的风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