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拟寒山自述 其二

标题包含
拟寒山自述 其二
颇忆未参禅,教中听十年。 昼夜数他宝,何曾得半钱。 发志出行脚,遍求无病药。 及至休歇时,依旧没鞋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念当初未曾领悟佛法,已在经教中学了十年。 日夜不停地数着他人的财富,自己却从未得到半点。 立志要去远行求法,寻找治病的良药。 等到真正休息的时候,仍然是一无所有。
去完善
释义
1. 颇:很,相当。 2. 未参禅:未进行禅定修行。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式,指通过观想以了解生活真谛。 3. 教:佛教。 4. 中:在……之中。 5. 听:听闻,学习。 6. 十年:表示时间长。 7. 昼夜:白天和黑夜,指无时无刻。 8. 数他宝:称量他人的财富。这里用“数他宝”比喻追求名利地位。 9. 何曾:未曾,从未。 10. 发志:下定决心。 11. 行脚:徒步巡礼,修行。 12. 遍求:广泛寻求。 13. 无病药:能治疗疾病的药物。这里喻指能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 14. 及至:到了,等到。 15. 休歇:休息,停止活动。 16. 依旧:依然,仍旧。 17. 没鞋著:没有鞋子穿。这里用“没鞋著”来形容人生没有改善,处境依然如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拟寒山自述”为题,生动地描绘了禅者修行的心路历程。诗人从自身经历出发,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展现出禅者矢志追求真理、最终达到身心解脱的境界。 首句“颇忆未参禅,教中听十年”,表达了诗人回想起自己尚未领悟禅意的时光,那还是在教化中度过十年的岁月。这里“教中”是指佛教的教育体系,体现出诗人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接下来两句“昼夜数他宝,何曾得半钱”,则描述了诗人修行过程中的困惑与挫败。在夜以继日的寻求觉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获得心灵上的满足,犹如向别人乞求财富却一无所获。 紧接着的“发志出行脚,遍求无病药”,表现了诗人渴望踏上修行之路的决心。他立志踏访名山大川,寻找能够治愈精神疾苦的无病之药。这也反映出禅宗倡导的自我觉悟,摒弃一切外在束缚的求道之心。 最后的“及至休歇时,依旧没鞋著”,是诗人对自身修行的总结。在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实现心灵的平静与解脱时,他发现那些曾经的执着与痛苦,不过如过往云烟,早已消散殆尽。正如鞋子在休息的时候不再需要,这种心境正是禅者所追求的终极境地。 总之,这首《拟寒山自述 其二》展现了禅者在修行过程中经历的困惑、挫败、坚定与解脱,揭示了禅宗追求的身心和谐与超脱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寒山自述 其二》是宋代诗僧释咸静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以寒山的形象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释咸静作为一位僧侣,经历了从五代十国到宋朝的更迭。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不断。释咸静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寒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生命真谛的探求。 此外,释咸静所处的时代,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和士大夫都喜欢与僧人交往,探讨佛学哲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咸静作为一位诗僧,他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