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拟寒山自述 其四

标题包含
拟寒山自述 其四
目述自高吟,自高非倨傲。 高怀肯随动,幽鸟徒轻噪。 无水定无源,有烟必有灶。 天堂并地狱,自作还自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高处,我独自低声吟咏,虽然身在高处,但并不代表傲慢。 我有高尚的胸怀,却愿意随顺众人,只有幽怨的鸟儿在旁边叽叽喳喳。 没有水源的地方就不会有河流,看到炊烟就知道一定有炉灶。 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都是自己种下的因,最后会得到相应的果报。
去完善
释义
1. 目述:眼睛所及之处的景物描绘。 2. 高吟:此处指诗人的激昂歌唱。 3. 倨傲:骄傲自大的意思。 4. 高怀:高尚的情怀。 5. 幽鸟:深林的鸟类。 6. 轻噪:轻微地发出喧闹声。 7. 无水:没有水源的地方。 8. 定:肯定的意思。 9. 有烟: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 10. 必有灶:一定有炉灶生火做饭。 11. 天堂:即西方极乐净土。 12. 地狱:佛教中认为众生因其业力因果而感招的地狱道。 13. 自作还自报:自己创造的东西最终还是会回报给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诗人以“目述自高吟”开篇,传递出诗人的特立独行,但并非傲慢自大。紧接着,他提到高洁的情怀不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动摇,正如幽静的鸟儿不会因为喧嚣而改变生活的宁静。 诗人进一步指出,世间万物都有其根源和归宿,没有水的地方必定没有源头,而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必然有人家。这里隐含着因果报应的哲理,告诫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善恶终有报。 最后两句“天堂并地狱,自作还自报”,是诗人的总结,也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人生如同一个轮回,天堂与地狱共存,人们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寒山自述 其四》是宋代诗僧释咸静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在释咸静生活的时代,佛教文化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喜欢禅修和吟咏禅意。 释咸静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云游四方,寻访名山古刹,与各地的文人墨客交流禅理。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将个人的情感、遭遇融入诗歌之中,表达他们对人生、世事的感悟。释咸静也不例外,他的这首《拟寒山自述 其四》就表达了诗人对生死、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同一历史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在北宋时期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寺院林立,僧众众多。同时,儒学、道教等其他宗教文化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为释咸静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