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自述 其六
参禅脱生死,辄莫被魔使。
八风一任吹,六尘终不污。
非语乱如麻,截断众流句。
仰面看青天,立地超佛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修习禅定摆脱生死轮回,总是不能被魔所迷惑。
任由世间八风侵扰却不动摇,六尘诱惑始终不染指。
言谈简练直指核心,如同截断众流之句。
抬头仰望蓝天,我立刻超越了佛陀和佛祖。
去完善
释义
1. 参禅:佛教术语,指通过打坐冥想等修行方式达到身心清净的境界。
2. 生死:佛教认为众生有生有死,称为“轮回”或“生死轮回”。
3. 魔使:佛教用语,指干扰修行者的各种邪恶力量。
4. 八风:佛教用语,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世间八种情绪。
5. 六尘:佛教用语,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官对象的诱惑。
6. 非语乱如麻:形容言语纷杂混乱。
7. 截断众流句:比喻简练有力的诗句。
8. 仰面看青天:仰望天空,表达心境开阔。
9. 立地超佛祖:形容立刻超越佛祖的智慧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现出了诗人咸静超凡脱俗、自然自在的修行态度。首句“参禅脱生死”即表达了诗人通过禅修解脱生死轮回的心愿。而“辄莫被魔使”则暗示了诗人已达到不受外物干扰的境界,能够战胜内心的贪嗔痴等恶魔。
接下来两句“八风一任吹,六尘终不污”描绘出诗人面对种种诱惑和挑战,依然能保持心灵纯净的状态。其中“八风”代表世间的顺逆、得失等八种情态,而“六尘”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上的染污。这里充分展现了诗人禅定功夫的高深和定力之强。
接下来的“非语乱如麻,截断众流句”进一步强调诗人的智慧:他能摆脱纷繁复杂的外界干扰,抓住事物本质,直指人心。“仰面看青天,立地超佛祖”则展示了诗人对佛性的领悟以及对自己的自信——即使天地广阔,他也能在现实中超越佛祖的智慧。
整首诗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了诗人对修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看法。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展现了中国古代禅宗诗的独特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拟寒山自述 其六》是释咸静的一首著名诗篇,创作于唐代时期。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释咸静已经是一位著名的僧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禅宗的思想和哲理。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战争和政治纷争不断。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禅宗佛教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人们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途径。
释咸静本人也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他曾经游历各地,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他在诗歌中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出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在这首《拟寒山自述 其六》中,释咸静以寒山为题,通过对寒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寒冷、孤独的世界,但在这个世界中,他却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种境界,正是禅宗佛教所追求的禅定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拟寒山自述 其六》是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洞察力,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禅宗哲学思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