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郑仁表
春雷醉别镜湖边,官显才狂正少年。
红烛满汀歌舞散,美人迎上木兰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的雷声惊醒了分别的时刻,我们在如镜的湖边话别;那时我们风华正茂,年少轻狂。在漫天的红烛映照下,歌声舞蹈渐渐散去;那位美丽的女子迎着夜色,登上了木兰舟。
去完善
释义
1. 别:分别,离别。
2. 郑仁表:作者的朋友,具体人物生平不详。
3. 春雷:比喻激烈的情感或情境,这里指与朋友的告别之情。
4. 镜湖:一种虚构的湖泊名称,泛指湖泊,这里借以形容分手的地方。
5. 官显:地位显赫的官员。
6. 才狂:才华横溢,性格豪放。
7. 红烛:红色的蜡烛,寓意离别时的氛围。
8. 汀:水边的小洲,此处指岸边。
9. 美人:对女子的一种美称,这里指的是船上的一位美丽女子。
10. 木兰船:用木兰树制作的船只,象征高贵典雅。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古诗。诗人以“春雷醉别镜湖边”开篇,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富有激情的氛围。随后提到“官显才狂正少年”,暗示了主人公的年轻有为和张扬个性。紧接着的“红烛满汀歌舞散,美人迎上木兰船”则描述了送别宴会后的情景:在岸边点燃的红烛映照下,人们陆续散去,而那位美人则在木兰船上迎接主人公。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情感,展现了青春与离别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郑仁表》这首诗,出自于晚唐诗人张蠙之手。诗作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唐朝末年。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频发。张蠙的生平并无确切记载,但从他的诗歌内容来看,他曾经历过游历各地、求取功名的生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也反映在他的一些诗歌之中。
在《别郑仁表》这首诗中,张蠙表达了与朋友别离的愁绪。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明显,人们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愈发强烈。同时,张蠙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河、青山、暮雨等景象,使诗中的情感更加深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