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驿
驿在千峰里,寒宵独此身。古坟时见火,荒壁悄无邻。
月白翻惊鸟,云闲欲就人。只应明日鬓,更与老相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众多的山峰中,驿站孤独地屹立着。在这寒冷的夜晚,只有我自己。古老坟墓不时闪现出火焰,而荒凉的山壁上看不到邻居的身影。月色皎洁,突然惊起了鸟儿;云朵悠闲地飘动,似乎想要接近人类。明天早晨我的头发可能会更加花白,也许会更接近老人的状态。
去完善
释义
1. 宿:住宿、过夜。
2. 山驿:山中驿站。
3.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4. 寒宵:寒冷的夜晚。
5. 独此身:独自一人的意思。
6. 古坟:古老的坟墓。
7. 时见火:不时看到火光。
8. 荒壁:荒芜的墙壁。
9. 悄无邻:悄无声息没有邻居。
10. 月白:明亮的月光。
11. 翻惊鸟:指月光使鸟受到惊吓。
12. 云闲:悠闲的云朵。
13. 欲就人:想要靠近人类。
14. 只应:大概。
15. 明日鬓:第二天的头发,寓意老年的自己。
16. 老相亲:老年时的自己。
去完善
赏析
《宿山驿》是唐代诗人张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驿中孤独度过的寒夜。首联“驿在千峰里,寒宵独此身”,以山驿为中心,展现出周围环绕着的山峰和孤寂的夜晚,表现出诗人孤独的心境。颔联“古坟时见火,荒壁悄无邻”,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荒凉,古坟中的火光和安静的荒壁,使诗人感受到无尽的孤独。颈联“月白翻惊鸟,云闲欲就人”,描写了月光下的白色飞鸟和悠闲的白云,这些景象让诗人感到一丝安慰,但仍然无法驱散内心的孤独。尾联“只应明日鬓,更与老相亲”,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他担心自己的白发会越来越多,与衰老为伴。整首诗通过描绘山驿周围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山驿》是唐代诗人张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旅人在山驿过夜的感受,表现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即唐朝晚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日衰,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张蠙作为一位士人,亲身经历了这种世态炎凉。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脱颖而出,这使得他对朝廷的腐败和世道的混乱感到失望和痛心。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宿山驿》,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疲惫和对未来的迷茫。
此外,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强调自然与本心的融合,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因此,《宿山驿》中的景物描写也带有了一定的禅意,如“鹤怨猿惊”等词汇,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总的来说,《宿山驿》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乱不安的时代,诗人张蠙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岁月,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并将这些感受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其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