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贾氏林泉

标题包含
题贾氏林泉
市朝束名利,林泉系清通。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轻流逗密蓧,直干入宽空。高吟五君咏,疑对九华峰。 我知种竹心,欲扇清凉风。我知决泉意,将明济物功。 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须知淡澹听,声在无声中。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市场与朝堂间束缚着名利,山林与清泉却弥漫着清幽通达的气息。谁知在这熙熙攘攘的黄尘俗世里,竟还有白云飘渺的地方。清澈的小溪轻轻穿过茂密的竹林,挺拔的树干伸向宽阔的天空。大声诵读那五君子的诗篇,仿佛面对着九华山的高峰。我知道种植竹子的心情,是想吹拂清新的凉风;我知道疏浚泉水的意愿,是要阐明滋润万物的功德。一张古琴虽然没有弹响琴弦,但众多的音符已经井然陈列在梧桐树上。要知道,淡泊的心境聆听着,美妙的声音在无声的寂静之中。这地方不是砍柴人走的路,即使武陵仙境又怎会重逢?只是担心迷失了回归的方向,池塘上的夕阳已日渐偏西。
去完善
释义
1. 市朝:泛指人口聚居之处或市场与朝廷,此处借指尘世、世俗。 2. 林泉:指山林泉石胜景,此处用来描绘一种脱离世俗纷扰的清静生活。 3. 黄尘:指尘土飞扬的闹市,也可指代世俗烦恼。 4. 白云踪:这里以“白云”寓意隐逸之志,体现了诗人向往超脱凡俗的高洁生活。 5. 轻流:指潺潺的溪水。 6. 逗:指引逗、逗弄。 7. 密蓧:茂密的茅草。 8. 直干:挺直的树干。 9. 五君咏:此处暗指五代时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 10. 九华峰:位于安徽的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此处借用“九华峰”作为美好景观的象征。 11. 种竹:喻指涵养虚怀若谷的品质。 12. 扇:传播,给人以清凉之感。 13. 决泉:开掘泉水,表达对世人的关爱之情。 14. 济物:指救助万物,展现博大的胸怀。 15. 张弦:指弹奏古琴。 16. 众星列梧桐:意指众多星辰罗列在梧桐树枝头,用以形容竹子挺拔的形象。 17. 澹澹听:聆听舒缓的音乐。 18. 武陵:古邑名,今湖南常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曾误入桃花源。 19. 只虑迷所归:担忧迷失归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聂夷中对城市喧嚣中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市朝束名利,林泉系清通”为全诗开篇,奠定了整首诗的主题——对世俗名利的摒弃和对自然生活的追求。诗人描绘了黄尘中迥有的白云踪迹,以及山林间流水和绿竹的景象,以此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喜爱。 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景象来表达这种情绪,如“轻流逗密蓧,直干入宽空”,表达了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自然环境的宁静与舒适。而“高吟五君咏,疑对九华峰”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及其精神风貌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聂夷中以种竹、决泉的行为来象征自己的意愿:渴望透过自然的景物带给人们清凉的感受和济物的功能。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境界,即置身在竹林之中,弹奏古琴,聆听无声之声,享受着隐逸的生活。 最后,诗人借助陶渊明的典故“武陵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世俗社会的远离,并暗示自己迷失于隐逸之路的可能。整体上,这首诗抒发了聂夷中对陶渊明式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名利的超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的一天,出生于贫寒农家的聂夷中在田间劳作时,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山林翠绿、清泉潺潺。此时的他虽已进士及第,却依然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回想起自己年轻时胸怀壮志,渴望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如今却只能在田埂上耗尽青春。感叹之余,他拿起手中的毛笔,将此刻的思绪化为文字,写下了这首《题贾氏林泉》:“只此盈川宅,无烦贾氏财。秋兰盈庭秀,春树隔帘开。” 此时的大中年间,唐朝国势渐衰,宦官干政、朋党之争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而聂夷中身处其中,亲眼目睹了民生疾苦,心中倍感忧虑。他的诗歌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民间百姓的疾苦,表达了对朝廷和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首《题贾氏林泉》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