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说海北事有感
故乡归路隔高雷,见说年来事可哀。
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蒿莱。
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
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故乡的道路被高山与雷声隔断,听说近年来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令人悲哀。
村落在阳光下可以看见睡着的虎豹,农田在雨后天会长出茂盛的杂草。
海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春天的气息了,地底下的确出现了劫后的残骸。
满山的荆棘让人无法前行,已经看不出当初是由谁种植的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高雷:即高州与雷州,位于今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
2. 年来:近年来。
3. 可哀:非常可悲。
4. 村落日中眠虎豹:描述村落平静的生活景象,虎豹原本为猛兽,此处“眠”字暗示了村落的宁静和谐。
5. 田园雨后长蒿莱:雨后的农田杂草丛生,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担忧。
6. 海隅:海边的一角,这里指代沿海地区。
7. 地底真成有劫灰:劫灰,佛教用语,寓意世界毁灭后的残留物,这里指遭受灾难后的惨状。
8. 荆棘满山行不得:荆棘满地无法行走,表达了道路阻塞的困境。
9. 不知当日是谁栽:表达了作者对当年植树造林者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当下生态环境恶化的忧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闻人说海北事有感》,描绘了诗人听闻海北地区发生的事情后的感慨和忧虑。全诗以故乡归路的阻隔开篇,反映出诗人对于远方的关切。接下来通过描述村落中的虎豹、雨后的农田以及海隅的荒凉景象,表现出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最后两句,“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以荆棘比喻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历史往事的反思。整体来看,此诗反映了诗人关心民生、悲悯百姓的高尚情操,同时传达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人们需要携手共进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人说海北事有感》是晚唐诗人聂夷中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即唐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聂夷中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在此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人民的同情。
聂夷中生活在唐末乱世,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民众的疾苦。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一生潦倒,这也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众的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聂夷中将他的关怀之情融入诗歌之中,以表达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唐末这个特殊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一方面,朝廷腐朽,官僚贪腐成风,导致民不聊生;另一方面,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聂夷中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海北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深深同情,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弊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