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公子家

标题包含
公子家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种植花草布满整个西园,花儿在青石路上盛开。在这花下生长出一棵禾苗,为了除草只能舍弃这棵禾苗。
去完善
释义
1. 种花:这里指种植花卉。 2. 西园:古代豪门贵族在住宅西侧的园林。 3. 花发:花朵开放。 4. 青楼:此处的“青楼”并非现代意义的青楼,而是指古代显贵人家或豪绅富商的华丽楼阁。 5. 一禾:指一棵禾苗。 6. 恶草:品质恶劣的杂草。
去完善
赏析
《公子家》是唐代诗人聂夷中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花卉和禾苗的生长为比喻,寓意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竞争关系。诗人通过对公子家的描述,表达了人性中的贪婪、自私和对美好事物的破坏。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贫富差距。下面是对该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第一句“种花满西园”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景象,繁花似锦的花园代表了富饶和繁荣。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花发青楼道”和“花下一禾生”则揭示出事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尽管花园里鲜花盛开,但在花丛下却隐藏着禾苗这样的“恶草”,这象征了表面华丽背后的现实困境。 接下来,诗的第三句“去之为恶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矛盾。禾苗本是庄稼,象征着劳动和智慧,然而在公子家的花园中却被视为恶草,可见其价值并未被重视。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示了社会的偏见和不公,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盲目追求和无知破坏。 总的来说,聂夷中的这首《公子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冲突,通过植物生长的隐喻批判了人性的贪婪和社会的不公。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子家》是唐代诗人聂夷中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朝晚期,此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生活困苦,而贵族阶级却过着奢侈的生活。聂夷中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关注民生、揭露社会不公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公子家》这首诗中,聂夷中通过对贵族公子家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道德沦丧。诗中提到“歌舞楼台”、“珠翠罗绮”等豪华景象,与“农夫遥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贵族的奢侈淫逸和对农民的剥削。此外,诗人还讽刺了那些不关心民生疾苦、只顾自己享乐的官僚和士人,表达了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向往。 总的来说,《公子家》这首诗歌反映了唐朝晚期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通过描述贵族公子的奢侈生活和农民的困苦处境,聂夷中揭示了当时的贫富差距和道德沦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