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到积庆坟庄即事偶成 其二

标题包含
再到积庆坟庄即事偶成 其二
郊园乍适疎慵意,勉强逢迎已不能。 赤米白盐充野馔,蕉衫芒蹻见山僧。 含风古木遮簷角,漱玉清泉泻石棱。 田父相过复相劝,早归林下醉腾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乡间田野刚刚适应懒散的生活,勉强与人应酬已经力不从心。 以红米和白盐制作简单的山野美食,穿着蕉叶和竹芒做的衣服去拜访山里的僧人。 风吹过的古树遮挡了屋檐的角落,如玉般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 农民相互往来又互相劝酒,早点回到树林中享受醉醺醺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郊园:乡村的田园 疏慵:指闲暇、无所事事的生活 赤米白盐:红色的大米和白色的食盐,泛指简朴的饮食 蕉衫芒蹻:蕉麻织成的衣服和芒鞋,表示简朴的穿着 古木:古老的树木 屋檐:房屋的前檐 石棱:石头的棱角 田父:种田的老农 林下:山林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轻松惬意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拜访积庆坟庄的所见所感。首句“郊园乍适疎慵意”中,“乍适”表明诗人对郊外田园生活的短暂适应,而“疎慵”则传达出诗人在繁忙公务之外追求宁静致远的向往。接下来的“勉强逢迎已不能”道出诗人难以掩盖的喜悦,因为在此地,他不再需要勉为其难地应酬,而是可以自由自在地感受自然之美。 颔联“赤米白盐充野馔,蕉衫芒蹻见山僧”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简朴与恬静。在这里,他用红米和盐作为美食,身着蕉衫芒鞋,过着亲近自然的山居生活,与山僧交流着内心的智慧。颈联“含风古木遮簷角,漱玉清泉泻石棱”更深入地展示了周围环境的优雅与宁静。诗人借“含风古木”暗示此地历史的悠久,借“漱玉清泉”表达自然景色的清新脱俗。整幅画面充满了古朴幽雅的氛围。 最后两句“田父相过复相劝,早归林下醉腾腾”表达了诗人与田间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彼此问候、相互勉励,共同向往着那远离喧嚣纷扰的宁静世界。这样一幅恬静悠然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心底的愉悦与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到积庆坟庄即事偶成 其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057年左右。这一时期,文彦博正处于政治生涯的鼎盛阶段,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一职,深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在文彦博所处的时代,北宋政权已经稳固,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崛起,文学创作日益活跃。文彦博作为朝廷重臣,积极参与政治事务的同时,也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文彦博描绘了回到故乡积庆坟庄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故乡眷恋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田野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北宋乡村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安定与富饶。这首诗歌颂了故乡的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