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槛吟
折槛当年世丈夫,上方谁肯借昆吾。
虽然未克诛奸佞,万古人臣可范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折槛:即折槛谏诤之事。在此处比喻忠臣的直言进谏。
2. 世丈夫:指社会上有作为的人。
3. 上方:即指朝廷或皇帝。
4. 借昆吾:借用昆吾剑来诛杀奸佞之人。昆吾,古代名剑之一。这里表示决意要诛除邪恶势力。
5. 可范模:可以成为楷模、典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歌颂了勇于进谏、坚守正义的忠臣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之士的敬仰之情。
诗的第一句“折槛当年世丈夫”描绘了一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形象——折槛者,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朱云,他因为直言上谏而被汉武帝下令斩首,最后却获得了赦免。这里的“折槛”象征着忠诚与勇敢的正义之举。诗人以此开篇,表现了对这一人物的崇敬。
第二句“上方谁肯借昆吾”中的“上方”指的是皇帝或朝廷,“借昆吾”意为借用权威力量,这里暗示当时的政治氛围并不鼓励正义之声,有才能、有勇气的人反而容易遭到排斥。
第三句“虽然未克诛奸佞”表达了尽管未能立即惩治邪恶势力,但忠臣义士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世之人。其中,“未克诛”意味着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展现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一句“万古人臣可范模”强调了忠诚正直之士的伟大品质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其中,“范模”在此喻指值得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继承忠诚英勇的品质,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出诗人对正直、忠诚品质的肯定,以及对忠诚英勇之士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折槛吟》是南宋诗人金朋说的代表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9年(宋孝宗乾道五年)左右。
在这一年里,金朋说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段重要转折。此前,他一直担任朝廷的文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然而,随着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加剧,金朋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在这期间,他感受到了世事无常,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金朋说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虽然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局势,但北方领土仍被金国占领,民族矛盾和内部矛盾交织。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恢复中原故土。金朋说也不例外,他曾在诗中表达过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北伐战争的期待。
正是这种复杂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使得金朋说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的《折槛吟》。他在诗中通过对古人事迹的感慨,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忧国忧民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