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汉党锢

标题包含
汉党锢
坑士焚书已促秦,前途覆辙又因循。 范滂一命何须惜,可叹颠危汉室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已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而现在的前路却又重蹈覆辙地走向衰颓。英勇赴死的范滂何需惋惜,但可惜汉朝正面临颠覆的边缘。
去完善
释义
1. 《汉党锢》:金朋说,即“说东汉末年的士人结党”,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情况。 2. 金朋说:指以朋为党、主张政治改革的人物,此处泛指士人。 3. 坑士焚书: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思想文化的钳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 4. 促秦:促使秦朝灭亡。 5. 覆辙:指重蹈覆辙,再次犯错。 6. 范滂:东汉名士,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迫害至死。 7. 一命:自己的生命。 8. 颠危:动荡不安的局势。 9. 汉室倾:指东汉末年皇权衰微,朝政败坏的现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汉党锢》表达了对汉代党锢事件的感慨和惋惜。首句“坑士焚书已促秦”,借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暗示了统治者的残酷暴政和对知识的压制。接下来“前途覆辙又因循”,则揭示了汉代重蹈秦朝覆辙的历史悲剧。 颔联“范滂一命何须惜”,用范滂英勇就义的故事,表现出了他对正义和信仰的坚守。然而,尽管有人如范滂这般敢于斗争,却仍无法挽回汉朝的颓势,只能发出“可叹颠危汉室倾”的悲叹。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党锢》是清代诗人金朋说的作品,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首诗描绘了汉朝士人志士因忠言直谏被禁锢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公正政治的渴望。 在创作这首诗时,金朋说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乾隆皇帝的重臣,但因直言进谏而触怒了皇帝,最终被革职还乡。这一人生经历使他对汉朝士人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也使他更加关注国家的政治状况。 乾隆时期,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然而,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官僚腐败、政治黑暗等。金朋说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他对这些问题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在这首诗中,金朋说通过对汉朝士人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忠诚正直的推崇和对腐败政治的批判。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够汲取历史的教训,改正错误,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