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垍
竭诚佐理奖言司,先正君心帝者师。
举荐不为盲宰相,尽供乃职日孜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全心全意地协助和奖励那些言词恰当的人,是君主心灵的引导者。我推荐的人才并非盲目迎合,而是为了尽到自己的职责,每天勤奋工作。
去完善
释义
竭诚:全心全意地辅助皇帝。
佐理:帮助治理国家。
奖言:对善言善行给予奖励。
先正:首先端正。
君心:皇帝的品行。
帝者师:皇帝的老师。
举荐:推荐人才。
盲宰相:无知的宰相。
尽供:尽全力贡献。
乃职:自己的职责。
日孜孜:每天都勤勉不懈。
去完善
赏析
《裴垍》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金朋说的作品,以赞美裴垍的忠诚、智慧与尽职为主要内容。首句“竭诚佐理奖言司”,描述了裴垍竭尽所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给予合适的建议。次句“先正君心帝者师”,表明了裴垍是一位品德高尚、深受皇帝敬重的贤师。接下来“举荐不为盲宰相”一句,突显了裴垍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明智的决策能力,使朝廷内没有盲目执政的宰相。最后“尽供乃职日孜孜”,表达了裴垍对自己职责的敬畏与坚持,每日勤奋不懈,为国家尽心尽力。整首诗通过凝练的文字展示了裴垍的品质与贡献,使得读者对这位人物产生敬佩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裴垍》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也是杜甫人生的转折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杜甫经历了科举落第、家道中落、战乱流离等人生挫折。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夜,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此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以裴垍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